原標題:選人用人是“技術活”,更是“政治活”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選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幹部,怎麼激勵幹部、如何能上能下,始終是保持幹部隊伍戰鬥力、關乎興衰成敗的大事。
有人説,用人是一門“技術活”。人盡其用就是讓駿馬到草原馳騁、讓雄鷹去搏擊長空。選人用人不只是“技術活”,更是“政治活”,最重要的是把好用人導向的“方向盤”,用好評價標準的“指揮棒”,體現事業為上的價值取向。
這一點,在中辦日前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通讀全文,“大力選拔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的幹部”的導向格外鮮明,對考核評價科學性、針對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十分明確。字裏行間,處處體現著讓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標準和機制。
改革伊始,一部叫作《喬廠長上任記》的小説曾風靡一時。面對工人積極性缺失、幹部之間矛盾重重,“喬廠長”能夠勇敢地説“就得這麼幹”。眾多讀者視他為敢負責、敢挑擔、敢改革的代表,發出用人制度“不改真的不行了”的感慨。讀者的感慨,折射出人們對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的渴求。今天又何嘗不是如此?進入新時代,無數攻城拔寨的任務在等待幹部帶頭衝鋒、迎難而上。“對個性鮮明、堅持原則、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幹部,符合條件的要大膽使用”“突出實踐實幹實效,讓那些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有機會有舞臺”,正是要旗幟鮮明地把有擔當有作為的幹部用起來。
置身新時代,有為才有位。把好“方向盤”,就是清清楚楚地告訴大家:需要什麼樣的人、不用什麼樣的人,力挺哪些人、提防哪些人,讓好幹部標準在每一項人事使用中得到具體體現;用好“指揮棒”,則是從“考什麼、如何考、結果怎麼用”等方面提出要求,凸顯幹部考核工作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按照規定該重用的大膽重用,該容錯的大膽容錯,該調整的大膽調整,調動和保護好各區域、各戰線、各層級幹部的積極性。
《意見》中的七條要求,每一條都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個別地方,説起來是一套標準,做起來是另一種態度,一邊是“鞭打快牛”,一邊卻總讓“老黃牛”吃虧。在少數單位,破解難題時就把闖將當作“排頭兵”靠前用,出現失誤時則把他們當“責任人”往前推。在一些上級領導眼裏,表態多調門高的幹部更“討喜”、哪怕行動少落實差也無所謂。最後的結果,是幹與不幹、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甚至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果。對此,中組部負責人強調,組織部門將嚴格督促檢查,確保文件精神落地見效。有了這樣的態度和作風,《意見》確立的導向才可能在實踐中收到真正的實效。
完善選人用人機制、提振幹部士氣,需要踏踏實實的探索,更需要識人辨人的智慧。現實中,忠於職守、擔當奉獻的幹部常常默默無聞,而“機靈活泛”的幹部卻擅長包裝,只有既看日常工作中的擔當、又看大事要事難事中的表現,才能高下判清、明確區分。在無明確限制的領域探索試驗出現失誤怎麼辦?在推動改革的過程中走了彎路怎麼算?只有堅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原則,堅持事業為上、實事求是、依紀依法、容糾並舉,不讓勇敢擔責者寒心,也不讓厚愛變為溺愛和放縱。
“共産黨員為什麼怕?為什麼不敢講話?為什麼不敢負責任?”鄧小平同志曾有如此“三問”,堅持原則、勇於擔當的氣概溢於言表,對幹部敢打敢衝敢拼的期待溢於言表。讓幹部想為會為敢為,就要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於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幹部撐腰鼓勁。”樹立這樣一套體制機制,選用一批“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幹部隊伍,我們的事業一定會無往而不勝。
(據2018年5月29日《 人民日報 》文章《把好“方向盤”,用好“指揮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