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省以推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為契機,以解決公共資源交易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為導向,構築全省“一張網路覆蓋、一套流程交易、一個規則主導、一庫專家共用、一證全省通用、一省數據匯聚、一線風險防控”的“網際網路+公共資源交易”的服務模式,形成了“人在幹、數在算、雲在轉”的大數據智慧化服務監管新格局,讓交易行為看得見、交易進程跑得快、交易市場管得住。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項目51273宗,交易金額16555.8億元,為國家節約和增值資金292.85億元;全省單個項目在場交易時間平均由45天壓縮到25天。平均日交易量14億元。
一、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一張網路覆蓋”
在完成省、市、縣三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平臺整合的基礎上,建成並成功運作全國首個覆蓋全省的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橫向與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聯動,縱向與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聯通,匯聚共用全省公共資源交易資訊。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全面發佈國家及省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全省各類招標、採購、掛牌、拍賣公告公示;全面展示所有入場交易項目的全過程、全節點工作進度及風險點位資訊;全面公開平臺管理規則、交易流程、服務承諾、工作標準;全面公示交易企業誠信資訊、評標專家、交易中心工作人員工作履職資訊。目前,貴州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共入庫法人主體資訊37230條,累計交換數據3100萬次,發佈各類交易資訊179421條,匯集業務數據、日誌數據7.84億KB,文檔性附件330GB,訪問量達1720萬次。
二、完善交易制度體系,實現“一個規則主導”
從規範公共資源交易行為入手,進一步完善交易制度,為實現一個標準監管、一把尺子考核提供了基礎。一是框定入場範圍。重新修定全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項目交易目錄,將交易種類由139項擴展至207項,把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政府採購、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轉讓、國有産權交易、藥品(高值醫用耗材、二類疫苗)集中採購、特許經營權招拍挂等所有自然資源、社會資源、行政資源納入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集中交易;二是開展規則清理。先後進行三輪次的規範性文件專項清理和全面清理工作。通過清理,保留(繼續有效)的招標投標規範性文件31件,需修改的招標投標規範性文件76件,廢止的招標投標規範性文件47件,清理失效的招標投標規範性文件5件,形成統一的制度規則清單,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完善制度體系。在制發《貴州省招標投標條例》這個總綱的基礎上,圍繞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建設管理、遠端異地評審管理、專家評審費用發放、電子化交易流程、場內交易異常情況記錄等要求,配套出臺了制度和規定30余項。
三、固化交易關鍵節點,實現“一套流程交易”
制定印發《貴州省電子交易流程及互聯互通系統建設方案》,對全省207項不同交易方式的公共資源交易流程、節點、標準進行統一和固化。一是統一交易流程。對全省建設工程招投標流程、政府採購流程、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轉讓、國有産權統一標準,使全省31個交易平臺、1820個各類交易要素節點按標準操作,為各交易環節工作效能的分段管理及全面監控奠定了基礎;二是統一交易細則。制定印發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系統操作細則,固化流程節點,修改和統一交易平臺數據介面54個、工作節點441個、數據項2031個,實現全省31個平臺電子化交易系統操作規則的整齊劃一;三是統一工作時限。對項目入場、諮詢受理、公告、文件核驗、投標報名、場地預約、專家抽取、保證金繳納、開標評標、項目出場、交易證明書辦理等1820個各類交易節點工作時限進行再次壓縮,各類交易節點工作時限平均壓縮率達30%,項目在場交易時限縮短10%。
四、打破CA互認壁壘,實現“一證全省通用”
建成全國首個公共資源電子化交易數字證書交叉互認系統,做到數字證書省內跨區域、跨系統、跨平臺無障礙登錄,最大限度減少市場交易成本。一是辦理程式全面簡化。市場主體只需登陸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網上註冊一次企業資訊,即可辦理任意一個在不同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上提供數字證書服務的企業的數字證書,全省各交易平臺自動同步共用市場主體資訊及數字證書資訊,網上線上完成跨區域、跨系統、跨平臺的註冊核驗,數字證書平均辦理耗時由原來的24小時縮短到1小時,互認時間由原來的24小時縮短到10分鐘;二是交易效率大幅提高。市場主體使用同一張數字證書即可直接登錄全省任意一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完成繳退保證金、下載招標採購拍賣文件、上傳投標文件、預約交易場地、抽取評標專家、開標、評標、交易證明書辦理的全流程交易工作,每年可為參與交易企業節約直接經濟成本3000余萬元,最大限度節約了參與企業的交易時間和交易成本;三是數字證書全面瘦身。目前,貴州全省4家CA數字證書公司、6家電子簽章公司所發放的65322個數字證書已實現在全省各級電子交易平臺上的跨區域、跨系統、跨平臺交叉登陸,累計交叉登陸達45余萬次,數字證書“瘦身”率達達67.8%,為市場主體節約資金1.7億余元。全省數字證書服務公司的競爭由壟斷經營向比服務、比效率、比品質轉變。數字證書單把年度服務價格平均下降250元,以已發放的65322個數字證書計算,每年可為企業節約成本約1630萬元。
五、探索智慧監管模式,實現“一省數據匯聚”
建成並運作全國首個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圍繞“數據理政、數據監管、數據服務”三個主題,運用海量的公共資源交易數據開展大數據分析應用探索,形成“人在幹、數在算、雲在轉”的大數據智慧化服務監管新格局。一是監測市場交易主體違規風險,規範交易行為。建立交易行為關聯度大數據分析模型,還原和捕捉招標人、投標企業、代理機構等市場交易主體“陪標”、“圍標”、“串標”痕跡。2017年以來共向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問題反映報告64份,協助行業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調查處理交易違法違規行為12個;二是綜合分析評審專家履職行為,提高評審品質。圍繞評審專家打分的傾向度、離散度、偏離度,建成評審專家行為風險度查詢系統,篩查評審專家不規範行為,綜合展示評審專家履職能力的強弱及行為的規範程度。2017年共向省評管辦上報評審專家違規情況報告21份,處理評審專家12人次,大數據手段助推了評審專家的管理由“軟警示”向“硬處理”的轉變;三是管控投標項目主材價格,節約政府資金。打破數據孤島,匯聚市場價格、政府指導價格及交易中心場內中標價格數據,建立工程建設主材投標價格合理性分析模型,對異常投標報價進行自動篩查預警,管控主材價格,為行政主管部門跟蹤監督和項目評審專家的規範評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的工程建設項目節資率為3.4%,同比提高2.4個百分點,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四是精準反映交易平臺服務人員工作績效,管住權力任性。依託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系統,實時對各級交易中心每位工作人員的工作時效留痕數據進行關聯分析,實現對工作人員工作績效的自動預警、自動評估、自動展示、自動檢索和可溯化核查,用大數據考核實績,獎優罰劣,規範行為。2017年,全省單個項目在場交易時間平均由45天壓縮到25天(內含法定20天項目招採公告期、3天交易結果公示期);五是分析市場主體交易活躍程度,優化市場競爭生態。對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市場主體參與交易活動的積極程度進行分析,形成市場活躍度指數,輔助各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交易平臺精準規範管理。2017年,來自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34152個市場主體活躍在貴州省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新增企業數量13781個,活躍度指數為15.69,接近最高指數18,達到了2016年以來的活躍度峰值。
六、全面推行電子交易,實現“一線風險防控”
推行公共資源交易全程電子化,實行流程驅動,環節閉合,自動存儲,可查可溯。實現了“網下無交易、網上全公開”,切實提高了公共資源配置效率;一是全程電子化運作。全面推進項目交易電子化交易進程,實現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等8類交易方式的全電子化運作。同時以交易流程為主線,對全省各類交易項目從項目入場、公告公示、專家抽取、開標評審、項目出場等各環節作了三級風險分類,實行分崗查險、分險設防、分級預警,並全流程展示風險等級、表像形式、防控措施,形成了以公共資源交易流程為主線,以電子資訊技術手段為支撐,以崗位腐敗風險防控為保障,三線合一、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監督制約防控體系;二是實施遠端電子競價。將全省礦業權、排污權、陳化糧、廣告牌位、法院罰沒物資等特種類公共資源項目全部納入遠端電子競價,實現了從註冊、報名、保證金交納、限時競價、成交確認的全過程遠端網上運作,競買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項目的整個交易過程,大幅降低了參與成本,既增加了社會知曉面和競爭參與度,又有效解決了傳統現場交易過程中的人為干擾和相互串通等弊端。例如,2017年1月,貴州省織金縣猴子溝鋁土礦普查探礦權掛牌出讓,起始價為66萬元,有5個意向競買人參與競買,經過245輪次的激烈競爭最終以6096萬元的價格成交,增值率達9136.36%。目前共完成各類電子交易項目327宗,交易金額達155.94億元,增值資金達4.5億余元;三是遠端線上電子監督。依託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開發運用了遠端電子監督系統,為各級行政監督和綜合監管部門適時對項目進行遠端智慧化跟蹤和監管提供電子通道。監督人員可實時遠端調看許可權內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交易現場音視頻,調看評審現場專家評分情況,對入場交易項目整個交易流程節點實時監督,第一時間掌控項目交易運作情況,第一時間發現問題並及時糾正,有效彌補監督部門監督力量不足和監督手段單一等問題。
七、開展遠端異地評審,實現“一庫專家共用”
整合建立全省統一的評審專家庫,在此類基礎上建成了全省遠端異地評審系統,全面推行遠端異地電子評審,實現“交易全程線上、資訊全程共用、操作全程留痕”,斬斷項目評審中的“人情網”。一是整合評審專家庫。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整合全省分散的招標代理機構自建專家庫、房建市政專家庫、政府採購專家庫、水利工程專家庫等各類專家庫,建立全省綜合評標專家庫,並制定管理辦法,明確了專家管理、考核、準入及退出等機制,實現了多庫專家合一的目標;二是全面開展遠端異地評審。2016年1月,依託全省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建成了遠端異地評標系統。從全省綜合評標專家庫(共9000余名)中隨機抽取不同地域、不同種類的評審專家,即可就近在當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對省內任意一個交易中心發起的交易項目進行遠端異地同步電子評審,切實解決了各市(州)、縣專家種類不全、分佈不均,評標專家評人情標、打人情分等問題;三是推進遠端異地評審規範化進程。2016年12月,配合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制定印發了《貴州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遠端異地評標管理暫行辦法》,全省遠端異地評審工作向制度化、規範化邁進。目前,全省各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已依託公共資源交易公共服務平臺開展房建和市政類遠端異地評審項目158宗,交易金額達121.37億元。經統計,遠端異地評標的節約率較本地評標節約率提高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