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友強(右)和徒弟李明虎一起外出搶修。 艾啟軍攝
在貴州遵義供電局城區分局“申友強服務隊”,48歲的全國勞模申友強和30歲的南網公司勞模李明虎,兩代勞模薪火相傳。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勞模精神是這個團隊的“傳家寶”。
2018年4月17日晚21點45分,申友強的手機又響了。“具體什麼位置……好,我馬上到。”挂上電話,申友強拿起家裏常備的安全帽就往外跑。
電話是遵義供電局城區分局值班中心打來的,説遵義茅草鋪附近的一個廢棄輪胎場失火,要他們配合消防救災。15分鐘後,申友強趕到現場協助救災。同時接到電話的李明虎迅速趕回城區分局,通過平臺操作,對失火現場周邊作了臨時斷電處理。
這是申友強和李明虎師徒二人攜手處理突發狀況的縮影之一。
2010年,大學畢業的李明虎進入遵義供電局城區分局工作。原本可以選擇輕鬆一點的工作崗位,可他卻挑了塊“硬骨頭”——電力搶修,師從申友強。
由於城區電網布設較為落後,故障率高,轄區內有23萬用戶,全年的搶修次數超過13000次。“我們三人一組,平均每天要處理80多起故障。”申友強告訴記者。
在搶修現場,申友強總是不厭其煩地叮囑李明虎和另一名組員:“地線接好”“注意”“慢點,一步一步來”。“師傅説這些話,我耳朵都快起繭子了。”李明虎説。正因為對安全的點滴強調,申友強帶領的遵義城區搶修隊始終保持著重大安全事故“零記錄”。
在搶修任務中,申友強發現李明虎的“與眾不同”。在搶修現場李明虎認真聽、仔細看、記筆記,“回到局裏,就他問題最多”。
一般搶修工作必須在斷電狀態下進行,但同一個區域內的所有支線又是串聯狀態,如果其中一條支線發生故障,搶修就必須將未發生故障的所有支線全部停電。這樣一來,受到停電影響的範圍很廣,停電時間也會因為操作的需要被延長。
為改變這一情況,李明虎通過反覆試驗,設計出“10千伏電纜分接箱接地裝置”,只要將這個工具安裝在電纜箱的分支點上,搶修時將它打開,就能實現部分支線斷電,大大縮小了停電範圍和停電時間。2015年,該項目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證書。
如果説,申友強是勞模“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的代表,那李明虎就是勞模“勇於創新、爭創一流”的實踐。
如今,遵義供電局城區分局“申友強服務隊”的85名隊員都在各自崗位上盡職履責,勞模精神生生不息地在團隊中傳承。目前,他們已經取得6項技術創新成果,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00余萬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新偉 通訊員 黃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