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用戶費用高於新用戶一些調價行為不易察覺

消費者講述遭遇大數據“殺熟”體驗

大數據時代,人們生活日益便利,但是卻引發了“殺熟”的爭議。

大數據“殺熟”,説的是就相同的商品或服務而言,老客戶花的錢比新客戶更多。比如,在同一個平臺預訂同一家酒店,老用戶或會員用戶從平臺上看到的價格,會比新用戶或非會員用戶看到的價格高;同一段打車距離,次數越多,越到後面的價格也漸漸提高……

大數據“殺熟”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又可能引發哪些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大數據“殺熟”不好界定

王珊(化名)是陜西師範大學的在讀研究生,她向記者透露,她曾通過某網路平臺購買手機流量,第一次輸入號碼,選擇流量套餐不付款,返回去與其他充值途徑做比較再到某平臺購買時,同樣的號碼,同樣的流量,價格卻比第一次高。

“如果經常使用某個軟體進行消費,系統會記住你的消費偏好,自己也會對這個軟體産生依賴性,或者成為這款軟體的‘忠粉’,在這種情況下,稍微提高一點價格並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決策。”王珊對自己多年使用手機軟體的情況進行了總結。

不過,王珊認為,對於不常用某款軟體的消費者來説,軟體會考慮先給予優惠,吸引消費者進行消費,從而形成消費者的選擇偏好,逐漸向前一類消費者靠攏,軟體運營商就達到了客戶流量充足的目的。有了穩定的客戶流量,獲取利潤就自然而然了。

受訪者錢麗(化名)是一家外資金融公司的職員,她認為,線上平臺的價格是一種定制化的價格。

“就好比你坐計程車。點到點的位置,有很多不可確定的因素,比如説今天我從家裏到公司,不可確定的因素包括紅燈、堵車、車輛機械故障等,這些都可能造成價格浮動,導致你無法確定這個價格是‘殺熟’的較高價格,還是一個正常價格。”錢麗説。

還有一些“殺熟”行為則不那麼明顯。

王航(化名)是一名普通公司職員,他是一家網路平臺的會員用戶,他説:“我有兩個手機賬號,一個開通了會員,一個沒有開通會員。我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使用著兩個賬號,平臺提示的可領紅包額度不一樣。”

“這或許可以稱得上是商家的一種‘殺熟’行為吧。”王航説。

“殺熟”影響商家誠信

有的消費者提出疑問,“一般為了行銷,不都是對老客戶更優惠嗎?為什麼現在老客戶反而要比新客戶花的錢多呢”?

經常使用某打車App的趙新(化名)對記者説,他每天上下班都會使用這款打車App叫車,“同一段路程,以前打車只要40多元,現在要50多元甚至60多元,你能想像嗎”?

天津一所大學商學院大二學生易鵬(化名)告訴記者,因為最近一段時間學車,他經常打車從學校到駕校。

“很奇怪的是,第一次打車的價格和現在打車的價格是不一樣的。從第一次打車到現在,路線沒有變,但價格逐步上漲。由於路程比較短,所以差價區間在3至4元左右。”易鵬説,“我覺得這種做法對老用戶是非常不友好的。”

易鵬説,他身邊不少人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且老客戶比新客戶要多花錢。

錢麗認為,大數據“殺熟”會引發不可逆的用戶行為,一旦被用戶發現,用戶肯定會流失,商家屬於自斷後路。

何文羽(化名)是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也是一家電商平臺的忠實用戶,經常在該平臺訂機票、酒店、電影票等。

近日,何文羽和朋友在同一時間通過該平臺訂同一家酒店相同標準的房間,結果她的價格顯示是200元左右,而朋友預訂的價格是180多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去實體店買東西時,商家會因為你是老顧客、回頭客而給一定的優惠,不可能再提高價格。可是,在App上反而會因為你是回頭客、熟客,商家就把價格提高了。我不能接受這種做法。”何文羽説,商家利用大數據“殺熟”,對消費者不太公平。

有消費者可接受“殺熟”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同用戶的價格承受能力不同,對於價格的敏感度也不一樣,特別是一些高端用戶對價格並不敏感,對高出一定幅度的價格也能接受。而對於新的用戶,為鼓勵其在相應的平臺進行消費,商家會採取優惠券的方式或者提供相對較低的報價。

對價格敏感度不高的消費者認為,“老用戶和新用戶的差價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趙雯(化名)是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她現在是一款打車軟體的黃金會員。

據了解,成為黃金會員的前提是通過該平臺打車並達到一定的里程數,即趙雯是該平臺的“老用戶”,也可以説在該平臺花費比較多的用戶。當她和朋友在同一地點因相同旅程打車時,她手機上的報價都要比僅為一般用戶的朋友高。

“但是這個差價不會對我使用該App造成太大影響,如果不是在網上看到許多人談論大數據‘殺熟’,我可能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趙雯説,她不會太在意這個差價,一方面,差價並不多,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另一方面,這樣的線上平臺提供了許多優惠和便捷。

(記者 杜 曉 實習生 張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