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去年生産總值增長8.5%,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5%和8.9%,主要指標增速和品質效益位居全國第一方陣。日前,記者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專訪了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

記者: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安徽部署開展了“五大一新”,請您談一談這方面的情況。

李錦斌:我們堅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以大學習武裝頭腦,做到多形式、分層次、全方位;以大宣講凝聚共識,開展宣講6.3萬多場次、受眾達1100多萬人;以大培訓深化理解,舉辦8期輪訓班,實現省管幹部全覆蓋;以大調研謀劃舉措,組織省級負責同志每人牽頭1至2個專題開展調研,形成調研報告26篇;以大落實檢驗成效,確保知行合一、學用相長,使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江淮大地生根開花結果,奮力開創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新局面。

我們將緊緊扭住實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行動計劃”這一總抓手,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堅定地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闖出新路,奮力在全國發展方陣中走在前列,加快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著力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

記者:創新已成為安徽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請問安徽如何在創新發展中繼續保持良好勢頭?

李錦斌: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提出的“下好創新先手棋”的指示要求,紮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去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6%,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21.4%,區域創新能力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在“四個一”創新主平臺建設上聚焦用力,構建由點到面的省域創新網路體系。“一個中心”,就是放百年眼光、集全省之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學中心;“一個新城”,就是按照“尖端引領、集中佈局”的原則,高水準規劃建設合肥濱湖科學城;“一個區域”,就是紮實推進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集群;“一個試驗省”,就是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建設,組建首批10個安徽省實驗室和10個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打造制度創新先行區。

記者:黨的十九大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新的部署,安徽如何抓好貫徹落實?

李錦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全面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679.1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120.2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2.6%下降到2.2%。

下一步,我們要把提高脫貧品質放在首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一是聚焦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把大別山區、皖北地區和行蓄洪區作為主戰場,緊緊扭住9個深度貧困縣和125個深度貧困村,確保如期啃下硬骨頭;二是聚焦幫扶特定貧困對象,把老人、病人、殘疾人等特定貧困群眾作為重點攻堅對象,健全以“351”“180”健康脫貧政策為主的貧困人口綜合醫保政策體系;三是聚焦構建穩定脫貧機制,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大力推廣“四帶一自”産業扶貧模式,統籌做好“人脫貧、村出列”與“縣摘帽”工作、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工作,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記者:安徽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在推進鄉村振興方面有哪些考慮?

李錦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讓安徽鄉村儘快跟上全省發展步伐的重大歷史機遇。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大力弘揚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小崗精神,推動安徽鄉村振興走在全國前列。圍繞鄉村“強”起來,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著力實施農業産業化“五大工程”,在建設現代農業上走在前列。圍繞鄉村“美”起來,統籌抓好“四好農村路”、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廁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打造美麗家園上走在前列。圍繞鄉村“富”起來,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産凈收入等,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在創造幸福生活上走在前列。圍繞鄉村“活”起來,以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為契機,講好小崗故事,擦亮小崗名片,圍繞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係這條主線,在深化農村改革上走在前列。

記者: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安徽如何貫徹落實,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李錦斌:“把好山好水保護好”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作出的重要指示。我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凈土持久戰,在全省設立河(湖)長52687名、林長15070名。過去5年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下降23.1%,全省生態環境品質穩中趨好。下一步,我們將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兩山”理論指引下,在打造“三個樣板”上下功夫:一是打造區域生態建設樣板,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水環境整治;二是打造綠色産業樣板,培育節能環保、旅遊休閒等與生態環境相適宜的新産業新業態;三是打造生態文明制度樣板,鞏固擴大新安江生態補償制度成果,深化河(湖)長制和林長制,用制度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