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阿裏5月14日電 (張宸 雪珍)在西藏阿裏地區噶爾縣生態農業産業園內,智慧溫室裏採用無土栽培技術培育的蔬菜青翠欲滴,長勢喜人;蔬菜大棚裏茼蒿、生菜、西瓜等各類常見蔬果散發出誘人的光澤,靜待採摘;十幾種蔬菜水果香氣四溢,茁壯生長,幼果挂滿枝頭……
菜商胡進濤展示剛摘下來的茼蒿。新華網記者 張宸攝
“這是剛剛摘下來的茼蒿,你看上面的水還沒有幹,正準備拉到超市去賣。”安徽菜商胡進濤指著剛採摘下來的蔬菜興奮地説道,“我們的價格比市場上還要便宜一些。”
在平原地區,這些或許很常見,但在高原,這堪稱奇跡。
阿裏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均降水量只有75毫米左右,含氧量不足內地的50%,是醫學上公認的不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命禁區”。群眾戲稱,阿裏一年只有兩個季節:冬季和大約在冬季。高寒缺氧的環境讓很多植物都難以存活,種植蔬菜和水果,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長期以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吃的蔬菜和水果,主要靠從千里之外的新疆等地運輸,高昂的運費使得蔬菜價格居高不下。買菜難、買菜貴成為長期困撓當地政府的民生難題,極大影響群眾的獲得感。
智慧溫室正在培育的蔬菜。新華網記者 張宸攝
針對這一問題,噶爾縣委、縣政府先後投入近億元,建設了集蔬菜種植、試驗示範、科技培訓、種養迴圈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設施農業園區。産業園引進國內先進的設施種植技術,建設了12萬平方米的日光溫室、五膜拱棚、智慧聯動溫室,最終在高原地區種出了高品質、高産量的蔬菜和水果。
智慧溫室里長勢喜人的蔬菜。新華網 雪珍攝
“我們找農戶進行調研,找專家分析水質和土壤,整合了國內先進的農業技術,最終確認這裡具有發展棚栽業的條件。”阿裏地委委員、噶爾縣委書記高寶軍説,“針對特殊的氣候特點,園區專門建設了智慧溫室,進行工廠化育苗,技術人員密切關注大棚裏的溫度和濕度,滿足了蔬菜種植需要的一切條件。”
大棚裏結出的西瓜。新華網 雪珍攝
在管護人員的精心呵護下,産業園裏種出了三十多種蔬菜和水果。2017年,噶爾縣生態農業産業園瓜果蔬菜産量達到640噸,滿足了當地60%的市場需求,群眾在家門口以更低的價格吃到了更新鮮的蔬菜。
工作人員在勞作。新華網 雪珍攝
為了鼓勵更多的人種植蔬菜,産業園還為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承包大棚免去了一年的租賃費用;通過以工代訓、技術員帶徒等方法,促進易地搬遷群眾就業增收,讓利群眾,深受歡迎。據規劃,2018年續建大棚可為異地搬遷點貧困群眾提供120個就業崗位。
在産業園就業的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勞務打工等方式,既挎上了菜籃子,又鼓起了錢袋子。“我們在這裡做些除草、掐枝之類的雜活,一天就有200元收入,這是在老家放牛羊時不敢想的好事。”異地搬遷點群眾卓瑪説,“家裏沒有蔬菜了,就在這兒買,既便宜又方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