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按照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要求,實施定向調控、注重標本兼治,推動經濟優化升級,部署建設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打造長江經濟帶。
長江是中國的第一大河,內河貨運量世界排名第一。長江幹流流經省級行政區共11個。據2013年統計數據,這11個省(市)的GDP總量佔全國的41.2%。長江是名符其實的“黃金水道”。
李克強在闡述“為什麼發展長江經濟帶”時説,從改革開放初期東部率先發展,到後來的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振興,可以説,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由東向西梯度推進的關鍵時期。怎樣把梯度推進由東向西連接起來,這就需要找到一條“橫向”的發展路徑。
重點打造長江經濟帶,發揮“黃金水道”能量是我國發展進程中的必然選擇。建設長江經濟帶既可以促進經濟發展由東向西梯度推進,形成直接帶動超過五分之一國土涉及近6億人的發展新動力,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縮小東中西差距;又能優化經濟結構,形成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互動,打造新的經濟支撐帶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放合作新平臺。
會議強調,建設長江經濟帶,要注重發揮水運運量大、成本低、節能節地的優勢,抓好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
一是加快實施重大航道疏浚整治工程,消除通行瓶頸,擴大三峽樞紐通過能力和幹線過江通行能力,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
長江幹流長6300千米,年平均入海水量9600余億立方米。將這條中國第一大河的航運打通,無疑為水運運量來説是巨大的好處。將各個樞紐通過能力擴大,使廣袤的內陸和發達的沿海連接起來,讓西藏的青稞酒擺到上海的餐桌上,讓廣東製造到達四川。這是運輸大發展的“發動機”,更是經濟大繁榮的“傳送帶”。
二是建設快速大能力鐵路通道、高等級廣覆蓋公路網和航空網路,加強各種運輸方式與港區的銜接,完善油氣運輸通道和儲備系統,大力發展江海聯運、干支線直達和鐵水、空鐵、公水等多式聯運。
發展長江經濟帶,配套設施要緊跟發展步伐。水、陸、空聯運是全方位、立體式的打造交通運輸網。不讓運輸卡在任何一條路上,才是真的“運動”起來。掌控全局更要著眼細處,村村通、路路通並不是口號,“黃金水道”是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那麼聯動交通就是切實為“黃金水道”輸送營養、分擔運量的“毛細血管”。
三是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研究推廣三峽船型和江海直達船型,鼓勵發展節能環保船舶。
國際上運河船隻都有其統一的標準,而在我國河道上的船隻則是“萬國船型”。標準化船型有利於航道規劃、管理,有利於運輸統籌規劃,有利於航運安全。標準化船型是穩定航運暢通、穩定的保障。
李克強説,“我們30多年的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但我們確實仍是發展中國家,區域之間、地區之間,甚至在一省之內,發展都極不均衡。”改革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打破行政區劃“門戶”,立足全局、統籌“落子”,通過基礎設施共建共用,促進形成統一開放市場體系,讓長江這條巨龍帶動流域經濟和人民生活齊步騰飛。
發揮黃金水道獨特優勢,建設長江經濟帶,是新時期我國區域協調發展和對內對外開放相結合、推動發展向中高端水準邁進的重大戰略舉措。要特別注重發展與環境相結合,在推進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中,切實加強和改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做好這一切,才會綠了沿海,紅了邊疆。強了兩岸,富了長江!(呂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