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尼爾與李國橋在廣州暢談抗瘧事業 記者張璐瑤攝

一位中國瘧疾防治專家,一位瑞士成功商人,年年相會暢談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付怡

“李教授是真正的英雄!”5月6日午後,距離航班起飛還有不到4個小時,來自瑞士的丹尼爾·瓦爾德福格爾(Daniel Waldvogel)又一次到訪廣州中醫藥大學,探訪他結識15年的老朋友———國際知名瘧疾防治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青蒿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橋。

李國橋被稱為臨床證實青蒿素抗瘧疾功效第一人。1967年至今,他研究青蒿素已有51年。他提出,用青蒿素復方殺死瘧原蟲,能真正快速消滅瘧疾。

2003年,熱心抗瘧事業的丹尼爾聽聞李國橋在抗瘧研究方面的成就,慕名找到李教授,兩人因此結識。15年來,他每年都要見李國橋一面,探討如何推進抗瘧項目,併為此熱心出錢出力。

羊城五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熱研所青蒿研究室一間5平方米大小的藥理室裏,兩位老朋友再次談起了他們共同的志願———消除瘧疾。

心繫消除瘧疾,瑞士商人結緣廣州學者

在瑞士,丹尼爾是一名成功商人,擁有酒店、礦業等多項産業。而在他心裏,還有另外一項重要的事業———消除瘧疾。

他告訴記者,在非洲,無數婦孺的生命因瘧疾而消亡,如何挽救這些人的生命,是他多年來一直追尋的目標。

2001年,丹尼爾就聽聞李國橋的抗瘧事跡。2003年,他慕名來到中國,又專程趕到柬埔寨,見到了其時正在柬埔寨進行抗瘧研究的李國橋。

“當時我們的研究條件、經費都不是很好,丹尼爾9個月裏先後資助了我們9萬美元的科研經費。”李國橋回憶。

此後15年間,丹尼爾每年都要與李國橋見上一面,將他從國際上了解到的關於抗瘧的最新消息與李國橋分享,並多次為抗瘧研究給予人力物力資助。

今年5月6日,兩位老朋友再次相約在廣州見面。得知丹尼爾到來,年過八旬的李國橋冒雨從家中趕到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研究室,與瑞士老朋友暢談如何在非洲推進瘧疾防治。

丹尼爾告訴記者,他敬佩李國橋,因為他的防治瘧疾理念是科學有效的,也因為他始終致力於造福更多人。“從前人們抗瘧是防蚊滅蚊,但事實證明,即使防蚊滅蚊的措施做得再好,瘧疾的傳播仍有機可乘。李教授轉變思路,致力於消滅感染源,推進全民服藥,效果非常好,已經拯救了超過100萬人。”他告訴記者,目前,他正在與李國橋團隊合作,準備在非洲進行“滅源除瘧”試點研究。

成立國際團隊,在非洲試點“滅源除瘧”

研究青蒿素、與瘧疾鬥爭半個多世紀,曾經自注毒蟲、以身試藥,如今,80多歲的李國橋仍掛念著遠在非洲的“滅源除瘧”項目。

回顧過往,李國橋的抗瘧足跡遍及大半個地球。他發明瞭青蒿素類—哌喹復方,1991年至1997年,在越南成功研發出第一個復方CV8,最先成為越南國家一線抗瘧藥;1998年至2003年,在柬埔寨研發出了第二代復方Artecom,被世界衛生組織載入《瘧疾治療指南》第二版;隨後,又研發出第三代復方Artekin,既治又防,成為我國援外抗瘧藥;2006年,李國橋和團隊率先研製出第四代復方Artequick,療程短、療效快、副作用低、成本低,救治死亡率最高的惡性瘧疾治愈率達97%。

如今,李國橋和他的團隊又研發出了第五代新復方,目前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李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他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牽頭成立了一個FEMSE (快速消滅傳染源清除瘧疾)團隊,致力於在東南亞地區及非洲全力推行“滅源除瘧”項目。“FEMSE是個‘國際化’的團隊。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志願———消滅瘧疾。”李國橋笑道。

這個團隊除了包括他在內的10名中國研究者外,也離不開3名國際友人的支援。其中,有兩名來自美國的學者,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就對青蒿素的國際推廣給予大力支援。還有一位,就是丹尼爾。“消除瘧疾這個共同的目標把大家集合在一起。”李國橋説。

李國橋的學生、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朱拉伊也為抗瘧事業不斷注入自己的努力,連續12年為廣東青蒿素産業的創立和發展投資。新南方集團專門成立中醫研究院,與FEMSE團隊聯手抗瘧。

2006年開始,FEMSE團隊以非洲島國葛摩為試點,李國橋攜FEMSE團隊,與朱拉伊“師徒聯手”,在葛摩推行第四代抗瘧復方Artequick。2013年,這個80多萬人口的島國瘧疾發病率下降98%,引發世界矚目。

李國橋透露,下一步,FEMSE團隊準備繼續在非洲試點消除瘧疾。為此,丹尼爾又主動提供了3萬美元的資金支援。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