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飛馳在神州大地的高速鐵路列車實現了一次偉大跨越,其中,技術工人是當仁不讓的創新主角。在吉林長春,軌道車輛裝調工羅昭強研發的高鐵模擬裝置,開創了利用模擬手段對從事高鐵車輛調試工作的操作員工進行培訓的先河。
“調試工作就是給動車組,給高鐵賦予生命的人,你會發現,車進到我們調試車間以後,燈亮了,眼睛會眨了,雨刷動了,嘴會動了,有種變活的感覺。”羅昭強説。
羅昭強
復興號——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動車組列車,調試是它在廠內的最後一道生産工序,羅昭強和工友的任務,就要保證每一列復興號安全出廠。
調試,不光要調,更得試。僅在高鐵駕駛室,就有兩萬多條線纜密布在面板之下。一旦有問題,調試工人就得逐一排查,拆完後再由專人安裝,費時費力的操作曾令羅昭強苦惱了很久。
監控軟體能不能成為硬體的探測器呢?羅昭強對軟體變數做了幾組靈活的排序,車輛的不同狀態就留下了不同訊號,通過分析數據就能一下鎖定維修部位,拆最少的部件找到故障點。於是數據的記錄,在羅昭強的靈機一動之下,變成了一場主動的追蹤。
調試並不是羅昭強的本行,在2015年進入高鐵中心之前,他幹了整整25年的電氣維修。剛上班那陣子,背著鉗子改錐電工刀,羅昭強總會偷摸拐進隔壁一汽的大門,那裏有長春第一條全自動機床生産流水線,每逢週二廠休,他都會過去蹭活幹,老師傅看他勤快,拿給他一本操作手冊。
羅昭強期待的變革來了:2004年,長客開始製造高速動車組,羅昭強成為了廠裏4000多套引進設備最熟練的維修工,他的手機號被各大設備部門設成了快捷鍵。
然而當時高速列車雖然實現了技術引進,但能夠支撐這一高端裝備製造的調試人才隊伍卻培養得很緩慢,由於操作得在上億元的現車上進行,師傅們説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別動!”
但是,調試作業水準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動車組的生産效率和運作品質。2011年,公司有54列動車組被批量召回。羅昭強被這場危機觸動了:調試技能人才隊伍還沒有跟上,如何能發現列車出廠前的隱性故障?又怎麼能及時處理車輛上線時的運作故障呢?
羅昭強舊照
羅昭強心裏憋著一股氣:“我們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問題?看一看、摸一摸是永遠學不會的,必須要動手。一個車我們培訓幾個人,一上午能培訓幾個人?一個都培訓不下來。”他尋思,能不能發明一種高速列車整車調試環境模擬技術,用造價便宜的通用器件來替代昂貴的車輛部件,讓受訓人員可以隨時實際操作呢?
想摸清高鐵,就得從四千張圖紙和四千張邏輯圖學起。動車組一節車廂需要400到500張圖紙,一列車就是4千張圖紙。羅昭強就天天拿著小本子找有經驗的師傅問。師傅們並不理解羅昭強的行為,常常質問他:“你一個電工幹嗎來了?”不過,問到最後,師傅們也覺得問題挺有意思,因為他們自己從來沒考慮過,於是也琢磨起來。
最終,羅昭強選取受電弓、牽引、空調、安全環路等主要環節模擬出大系統的操作邏輯。掌握了這些原理和操作,就能基本掌握動車組調試的精髓。4個月後,羅昭強把自己精心設計的圖紙交給了廠家。
然而,不久之後,廠家老闆打電話過來説,他們幹不了這個。由於圖紙過於複雜,他們的員工每接一根線都得跑去問總工:這個怎麼接?
無奈之下,羅昭強決定自己幹!他帶著徒弟們開始整合不同模組,自己編寫程式,設計中央控制單元。這套“高速動車組調試操作實訓裝置”最終模擬出了高速動車組安全環路、牽引等七大系統,每套模組都可以模擬動車不同故障,訓練調試工人排查故障的能力。以往兩三年的培訓週期被縮短到了半年以內,調試工增長的數量逐漸跟上了中國高鐵迅猛發展的步伐。
這些年來,羅昭強先後完成4項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專利,還申報了15項國家專利。從綠皮車到“子彈頭”,從和諧號到復興號,羅昭強護送著一代又一代列車開跑。在中國的高鐵技術邁進深度掌控、走向世界的歷史階段,羅昭強覺得自己和工友們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不能總跟著跑,我們還要學會領跑,現在我們已經沒有國外可以借鑒的技術了,因為我們是在領先,我們前面是沒有路的,我們只有自己靠創新去開路。”羅昭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