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發源於青海省玉樹巴塘河口,從青藏高原到紅土高原一路奔騰3481公里,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始稱長江。其中流經雲南境內1560公里。金沙江流域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長江經濟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世界級的、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也是國家重要的飲用水源地。

雲南省麗江市石鼓鎮綠樹和農田掩映下的“長江第一灣”。新華社記者 胡超攝

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雲南各地尤其是知識界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關注生態問題的專家學者紛紛表達他們的感受。

雲南大學生態學與環境學院院長段昌群説。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讓他深感振奮,他認為長江上游向下游輸送生態産品,下游黃金經濟帶支援和提高上游的生態性建設和發展,也是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跨區域、跨部門、跨行業進行全流域生態經濟系統規劃佈局、大保護和大發展聯動的時代即將開啟。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學林長期關注和研究金沙江流域生態恢復問題,他表示,由於金沙江區域內地質構造複雜,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應按照統籌推進綠色發展、轉型發展和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及早統籌謀劃産業相同發展、區域協同發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及農村垃圾與污水污染,切實做到人清、設備清、垃圾清、土地清,徹底根除污染隱患。

“迪慶州是‘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的核心區,只有保護好綠水青山,保護好我們的家園,迪慶才能得到持續發展。”迪慶州藏族自治州州長齊建新説。齊建新介紹,從1998年9月起,全州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採伐,把“森老虎”請下山,將全州天然林資源全部納入天然林保護工程範圍,目前森林覆蓋率從73.95%增至75.03%。迪慶現在主要發展旅遊業和生物産業,一切為了保護金沙江流域在內的生態環境。

“麗江的潛力在生態、優勢在生態,麗江的空氣100%優良,水源水質100%合格。我們改變饑不擇食的粗放式發展方式,環保優先,一票否決,才能為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盡職盡責。”麗江市市長鄭藝説。麗江在金沙江中段,近幾年落實河長制,在金沙江兩岸禁止挖沙採礦,努力減少面源污染,如今河谷地帶已逐漸綠起來。

“這些年搞退耕還林,森林覆蓋面積擴大了,水土流失減少了,金沙江的水變清了。”昭通市永善縣茂林鎮永興藥材種植合作社理事長譚德才高興地説。昭通是金沙江流域的最後一段,也是生態最脆弱的地區。譚德才的家就在距金沙江邊90公里的山頭上,20年前,江邊的滑坡和泥石流面積達一半以上,現在減少到30%左右。

2017年,雲南省政協組織由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組成的調研組,赴昆明、昭通等金沙江沿線州市調研,深入了解金沙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調研組了解到,“十二五”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全面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確保“一江清水”流出雲南,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流域水體綜合污染指數呈逐年下降趨勢,水質優良率由2011年的49%提高至2016年的65%,“十二五”期間累計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72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保護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在金沙江流域營造林646.85萬畝,局部地區植被退化的趨勢有所緩解。截至2016年年底,在金沙江流域範圍內建成各類保護區99個,區域內濕地面積達到28萬公頃。金沙江流域滇金絲猴、黑頸鶴和巧家五針松等一大批珍稀物種及其棲息地得到很好保護。沿江各州市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與此同時,雲南在金沙江流域積極探索區域綠色低碳迴圈發展路子。以水電開發建設為重點,著力打造綠色清潔能源經濟帶,在國家水電站規劃建設開發和“西電東送”格局中佔有重要位置。楚雄州武定縣打造金沙江、動果河流域“熱區作物種植經濟帶”;麗江市新形成了以優質煙葉、螺旋藻、雪桃、中藥材等為主導的高原特色優勢生態産業體系;昭通市打造綏江—金沙江湖濱之都、向家壩高峽平湖等旅遊景區。迪慶州充分利用“三江並流”、普達措、虎跳峽等自然景觀資源,打造出世界級旅遊景區。

李學林認為,多年來金沙江流域退耕還林和産業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例如金沙江邊的元謀縣熱壩地區因為生態恢復,平均溫度下降了1攝氏度。省農業科學院在元謀縣長期進行金沙江流域生態植被恢復項目研究,努力解決金沙江幹熱河谷地區林木種植難問題,目前已找到適合生長的滇橄欖和酸角樹等樹種,正在推廣種植。

雲南省政協調研組發現,雖然金沙江流域生態保護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與構建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還有差距。

數年前,記者從迪慶香格里拉市奔子欄鎮順金沙江而下,直至麗江市石鼓鎮,沿江兩岸大都是裸露的懸崖峭壁,植被稀疏,江水渾濁,在雨季呈暗紅色。

“真是冰火兩重天。有些地區生態保護得特別好,如香格里拉普達措地區,但昆明東川是世界上泥石流最嚴重的地區。”段昌群對記者説。“大理地區由於受洱海保護理念的影響,生態保護比較好,而昭通地區流域生態的保護還比較薄弱,一些地段的水土流失增加了金沙江的泥沙含量。”雲南農業大學教授張乃明説。

調研組發現金沙江流域生態保護的困難主要是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地質災害頻發。根據雲南省2015年土壤侵蝕遙感調查成果,金沙江流域土壤侵蝕面積3.21平方公里,佔流域面積的29.29%。流域産生的水土流失量超過雲南省水土流失總量的40%,石漠化面積達1.03萬平方公里。其次是金沙江流域局部區域森林生態系統退化明顯,高寒山陡坡區域仍然石礫裸露,沒有植被覆蓋。

針對這些問題,調研組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加大對金沙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支援力度。加大對雲南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和困難造林的支援力度,加快石漠化、幹熱河谷、高寒山區等地區造林進度等。

“在金沙江昭通地段的江面上,還存在網箱養魚現象,這是水污染的隱患。”雲南省環境科學院正高級工程師董海京參與調研時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發現金沙江沿岸許多村鎮的污水管網不配套,村鎮污水成為威脅金沙江水質的又一隱患。

“金沙江流域的面源污染仍很突出,對水質的污染不容忽視,尤其對沿岸農村分散種植施肥、分散養殖糞便等方面的管理要加強,使其污染降到最低限度。”張乃明説。

對金沙江流域城鄉生産生活造成的污染,調研組認為,目前金沙江流域涉及雲南省的現狀水質雖然已達到國家考核目標,但水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工礦污染問題亟待解決,沿江分佈有120多家大小工礦企業,水環境風險隱患大,極易爆發水環境污染事件;農村農業污染防控難度大,農村環保設施建設薄弱,污水、垃圾收集處理難。

調研組認為,應科學劃定金沙江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保護界限,明確保護範圍,建立相應的準入、補償、評價和監管機制,將流域各類經濟社會活動限定在紅線管控範圍以內。

浩浩蕩蕩的金沙江穿越了迪慶藏區、小涼山、烏蒙山區等地區。這些地區脫貧攻堅難度大,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突出。“金沙江流域生態保護與農村群眾脫貧應該統籌考慮,既要讓群眾脫貧增收,也要加強農村生活環境的整治。”張乃明説。

調研組還發現金沙江流域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特別是農田水利設施和農村人畜飲水工程配套不足,工程性缺水問題十分普遍。流域內農田有效灌溉率僅為41%,低於全國10個百分點。部分區域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出現“守在江邊無水喝”的尷尬局面。沿江縣(市、區)基礎設施建設普遍滯後,産業發展水準層次不高。

對此,調研組建議,協調長江中下游發達地區省市,採取資金補助、産業扶持、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工作,實現多方共贏。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大型水電央企加強對金沙江流域水利水電工程移民後期的扶持力度,制定出臺反哺政策措施。

“破解金沙江流域保護與發展的困境,需要上游地區以生態保護和環境修復為主,受益的中下游地區通過經濟反哺上游地區,即橫向生態補償,在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建立生態經濟命運共同體,實現上下游地區共贏,國家利益最大化。”段昌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