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黨的十九大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章,“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實踐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論斷,多年來始終貫穿在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中。作為“兩山論”重要理論的誕生地,十多年來,浙江湖州踐行推進綠色發展,交出了一份“生態富民、環保發展”的答卷。向綠水青山再出發,湖州給出了怎樣的答案?
湖州南太湖風光
“湖平天宇闊,山翠黛煙朦”,十多年前,這樣的景色曾在湖州消失。大量印染企業廢水入湖,無序排放的生活污水,造成湖面大規模暴發的藍藻,太湖之美蕩然無存。天目山上炮聲不停,飛灰漫天,開礦成為當地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湖州市南太湖風光
湖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主任葛偉説,環境不好湖州留不住人,“(以前)來這裡比較荒蕪,水質不是很好,有藍藻、漂浮物,一般人都不願意住在這裡,年輕人都想離開,可以説是‘到了湖州不見湖’。 ”
2005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葛偉説,這成為後來引領南太湖開發的關鍵。從整體規劃到基礎設施建設,從項目引進到漁民上岸,發展與保護齊頭並進,目的就是守住“美麗”。
距離太湖60多公里的安吉縣魯家村
距離太湖60多公里的安吉縣魯家村也作出同樣的“綠色選擇”。“打開窗戶説亮話,我們魯家村現在招商必須是綠色的,必須是生態的。”説話的是魯家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這個七年前只有“泥巴路、土胚房”的小村子,現在已經成了美麗經濟發展樣本。蛻變源於堅持踐行“兩山”發展理念,如今小火車串聯起魯家村18個生態農場,對民宿資源統一規劃管理,確保生活垃圾、污水統一處理,美麗鄉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村。
距離太湖60多公里的安吉縣魯家村
朱仁斌介紹,建設美麗鄉村,首先不要破壞生態。田園變景區要符合生態要求,要做好污水處理、垃圾分類,做好有山有水有田,山就像山,村就像村,讓遊客走得進來,也增加村民的收入。
數據顯示,去年湖州全市77個縣控以上地表水監測斷面首次實現Ⅲ類及以上水質達到100%,入太湖水質連續第10年穩定保持在Ⅲ類及以上,成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和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與之對應的是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迴圈經濟等綠色新動能快速起步。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湖州地區生産總值從1664.4億元增長至2284.4億元,年均增長8.6%;第三産業比重不斷提升。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樸素道理,正在湖州的實踐中一次次被驗證。
如何沿著這條路子走下去,向綠水青山再出發?制度保障是關鍵。
2014年湖州在全國率先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摸清“家底”,2015年開始,又試點了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成了評價和考核幹部的重要內容。陳小龍是首批試點鄉鎮彰吳鎮的鎮長。他説,這些制度讓官員在選擇發展路線,引進投資企業時,必須把環保要求放在首位。“自從第一個招商引資項目進來,我們發現生態和發展是統一的、相互促進,生態好大家就來投資。我們非但沒有影響經濟,經濟還更好了,從休閒、旅遊、文化等産業發展中來。如果當時傳統産業不治理,不會有現在的環境,也不會有人慕名而來投資。”
湖州市德清縣莫幹山
2016年湖州市還正式實施《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條例》,成為全國首部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地方性法規。“生態紅線”更成為湖州各地發展的尺規。德清縣旅委主任楊力平説,莫幹山洋家樂在全國有影響力得益於生態,去年出臺了《德清縣西部保護利用規劃》,從生態角度、交通容量規劃控制民宿數量。如果一個村子床位數夠了,就不能做了。
制度、法律、標準,成為湖州守護綠水青山、實現綠色發展的“三個支柱”。未來要當好“兩山”重要思想的實踐“模範生”,更需要把綠色理念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湖州市環保局局長沈昕耀説,遵循黨中央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湖州獨創的環保委試點有望在更大範圍內推開。“環保委目的是管發展、管行業、管區域就要管環保,形成共治共管的格局,書記市長擔任環保委主任,牽涉到工業污染的分管工業領導主抓,村鎮和村這一級量多面廣的企業主體,我們有網格員,真正把環保責任壓實,黨政、企業、群眾全參與,監管全覆蓋。”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和諧共生,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未來湖州的腳步也會更加堅定。湖州市委書記馬曉輝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最大的精神財富,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會堅持生態立市,一茬接著一茬幹,走出一條生態美産業綠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記者 杜希萌 張佳琪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