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而立”之年的海南是如何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30年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
10日,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指出,“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海南省‘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改革開放以來,海南從一個較為封閉落後的邊陲島嶼,發展成為中國最開放、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進入“而立”之年的海南是如何借助改革開放的東風,30年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
博鰲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 (海南報業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袁琛 攝)
博鰲為證 天翻地覆30年 海南舊貌換新顏
連續13年被海南省聘為博鰲亞洲論壇首席攝影師的謝南健記錄了博鰲與亞洲論壇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也見證了海南日新月異的變遷。
謝南健介紹説,“博鰲亞洲論壇開始籌建的時候,整體設施比較落後,吃住環境相當簡陋。瓊海的接待能力有限,博鰲論壇的住宿酒店只有金海岸酒店,有些代表甚至住到了海口和三亞。”
要想富先修路,博鰲的發展也是交通先行,逐步實現了從步行、摩托車、小轎車,到如今機場直達的快車道。
30年前,海南剛剛成立。
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決定設立海南省,同時授予海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特區立法權。
那時,海南是人們眼中貧窮落後的邊陲小島,海南特區建設基本是摸著石頭過河。
30年間滄海劇變。
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眼中,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海南經濟總量增長77.9倍,每人平均GDP增長52.4倍。
基礎設施建設就讓人們嘆服。建省初期,海口至三亞行程至少要5個小時,如今,環島高鐵最快僅需1.5小時。
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永久落戶海南省瓊海市的小鎮博鰲,18年來,博鰲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一躍成為舉世矚目的“外交小鎮”和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新窗口。
18年,博鰲舊貌換新顏,博鰲的變化,是海南經濟特區發展的一個縮影。
眾所週知,一些國外已經使用的藥品、設備和耗材,落戶到我國一般需要3年至5年時間,但先行區有優先引進和使用這些藥品、設備和耗材的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博鰲超級醫院院長李蘭娟説,“博鰲超級醫院擁有特殊的政策,能夠引進國外的藥物、設備和新技術,我們將首先引進九價宮頸癌疫苗。”
海口市民陳瓊晶激動地告訴記者,“以前接種九價宮頸癌疫苗必須去香港或者出國,博鰲馬上就可以接種了,太方便了,我已準備預約了。”
正如海南省省長沈曉明所言,30年來海南的發展是中國奇跡的一個縮影。
修煉“文化內功”讓海南成為天南地北人人嚮往的天堂
30載春秋之於歷史的長河,僅是滄海一粟,對於個人而言,而立之年恰逢青春芳華。海南,這個曾經的邊陲小島搖身一變,成為全國人民艷羨的“四季花園”,成為世界看中國的“窗口”。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準的提高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每到冬天,大量北方人就會涌向溫暖的三亞旅遊療養,享受生活。他們看中的不僅是這裡溫暖宜人的氣候,還有獨特的文化。
古代文人墨客曾用天涯海角比喻遙不可及、人跡罕至的地方,如今,海南三亞成為很多人心心唸唸想要追逐的天堂,是夢裏都渴望一睹芳容的旖旎海島。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也是當地風土人情的呈現。
讓600歲故宮學會“賣萌”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為“海南是個文化多元、遺産豐富的地方。”高大的椰子樹、柔軟的海風、細膩的沙灘等獨有的熱帶景觀,是海南人是司空見慣的風景,卻是遠離海島的居民眼中魅力無窮的自然文化景觀,具有無窮的魔力。
除了自然景觀,海南還有深厚的特色文化底蘊。海南不僅有濃郁的僑胞文化,還有黎錦、椰雕、瓊劇、崖州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海南黎族的藤編技藝。(海南日報 陳光海 攝)
這樣的環境是外地人可遇而不可求的旅遊勝地,也是當地人的夢裏水鄉。
王小艾是土生土長的博鰲鎮沙美村人。3年前,因為想念兒時的家鄉菜,她想回鄉開一家瓊海特色餐館。可那時的沙美村,道路泥濘,污水橫流。
2017年,隨著海南全力打造博鰲“田園小鎮”的規劃,沙美村的“顏值”瞬間倍增。村內保護性修復了70多間僑鄉南洋特色民居,實現路網、水網、電網、光網、排污管網“五網”貫通。村外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生態保護理念,打造獨特的內海海灣觀光帶。
隨著家鄉一天天變美,王小艾回鄉開餐館的念頭愈發強烈。她將自家的祖宅改造成餐廳,坐在餐廳中,就可以將波光粼粼的沙美內海盡收眼底。海南的美麗鄉村建設不僅圓了外出遊子的夢,也為鄉愁找到了寄託。
單霽翔建議海南可深入挖掘本土傳統文化的內涵,創新傳播方式,做好文創産品,讓更多遊客將海南文化帶回家。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表示,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文化+旅遊”的産業融合發展模式將成為海南的靚麗“文化名片”。
借博鰲亞洲論壇之光 燃旅遊騰飛之炬
一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的開幕,讓這個漁家小鎮聞名於世。博鰲鎮被譽為世界自然生態環境保存最完好的江河入海口處女地,融山、河、湖、海、島嶼于一體,集樹林、沙灘、溫泉、奇石和田園于一身,是名副其實的天堂小鎮。
自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為博鰲鎮帶來了無數光環,每年慕名而來的遊客多達500萬人次。
借助博鰲論壇的帶動和影響,昔日的漁家小鎮搖身一變,成為海南乃至全國的旅遊勝地。
數據顯示,海南建省初期,遊客年接待量不足100萬人次,2017年,遊客年接待量達到6745萬人次。
而過去5年,海南年接待遊客總人數從2010年的2587萬人次躍升到2015年的674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從257億元增長到812億元。2017年入境遊客111萬人次,提前3年完成接待百萬人次目標。
30年來,海南旅遊發展突飛猛進。
2009年底,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6年初,海南推進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工作。
不僅如此,這個省辦特區不斷發揮生態環境、經濟特區、國際旅遊島三大優勢,頒布了中國第一部地方性旅遊法規——《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還建了全球最大單體免稅店、世界首條環島高鐵、中國首支旅遊警察......
海南以得天獨厚的優勢贏得博鰲亞洲論壇的青睞,博鰲的永久落戶又推動了海南的旅遊發展。為了回饋這份厚愛,海南竭盡全力打造“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園”、“中華民族的四季花園”、“中外遊客的度假天堂”,並將創造“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作為目標。
瞄準世界的志向讓海南破除了一島一地的局限,超越國界,不斷強化“世界性、全球化”意識。
滄海桑田,世事巨變。借助改革開放40年的契機,步入“而立之年”的海南正站在中國旅遊的最前沿,邁向世界旅遊舞臺的中央。
遲福林認為,“海南是改革開放的産物。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海南的今天。”在打造國際旅遊島升級版的過程中,海南應通過産業變革擺脫房地産依賴,依託科技,培育“陸、海、空”三個高新技術産業,大力發展熱帶高效農業、深海科技産業和航太科技産業。
“希望投資者不要成為在海南炒房地産、賺快錢的領跑者,而應在海南中長期産業變革中尋求發展機會。”遲福林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