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羅卓紅在對發動機進行檢查(解放軍5719工廠供圖)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黎萌):他叫羅卓紅,今年48歲,是解放軍5719工廠發動機外場服務人員、高級技師。記者在廠裏見到羅卓紅時,是他每年僅有的在本部兩個月左右時間中的一天。其他一年中的約300天,他都要奔波在解放軍空軍的各個基地之間,為戰機發動機提供及時的維修保障服務。

故障點一找一個準

為什麼大國工匠的採訪選中了羅卓紅?因為他很牛,牛到什麼程度?牛到“有故障,找老羅”現在已成為解放軍空軍部隊官兵在戰機發動機出現故障時,下意識的第一反應。而“老羅熱線”電話也已經是5719工廠外場技術服務保障的一個響噹噹的品牌。羅卓紅主要有哪些事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他先後執行國慶閱兵、“9•3”閱兵、建軍90週年閱兵保障等重大專項任務36次;20多次作為空軍裝備部巡查組專家進行裝備巡查,發現並排除重大品質安全隱患10余起,避免了嚴重事故;在發動機綜合監控方面,他是整個空軍裝備修理系統不穿軍裝的第一人,能在發動機不脫髮(卸下)的狀態中,僅憑耳朵就判斷出它的軸承健康狀況,並可根據發動機高壓轉子低速運轉的聲音準確判定故障點,準確率百分之百。

除此之外,羅卓紅主要還有如下三項技術革新研發,即發動機不用返回原廠就地維修的“高壓單元體故障外場搶修技術”、不用拆卸發動機進行故障檢查的“九級篦齒盤均壓孔裂紋原位探傷技術”、不用拆卸發動機進行清洗和維護的“α2上升緩慢故障排除方法”,皆大大節省了時間和資金成本,為部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滿足了空軍的戰備需求。

羅卓紅因此于2009年獲空軍裝備部品質先進個人、建國60週年國慶首都閱兵裝備保障工作突出貢獻獎;2010年獲“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先後3次獲“空軍裝備部品質先進個人”,當選空軍裝備部黨代表,獲軍隊科技進步獎;2015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18年獲“四川工匠”稱號。

羅卓紅(左一)和他的外場服務保障團隊(解放軍5719工廠供圖)

靠日積月累成一線骨幹

1990年,在邱少雲生前所在連隊當了四年兵的羅卓紅復員進廠,被分配從事航空發動機裝配工作。那時,他所擁有的,是在部隊受英雄精神的鼓舞和激勵,已磨礪了一股永不服輸的韌勁;他所不具備的,是對這一行毫無專業基礎。但羅卓紅的父親是5719廠的老職工,最早在部隊裏幹的也是飛機機務。羅卓紅從小耳濡目染,覺得自己就是在傳承父親的事業,做這一行也正好可以延續他所崇敬的軍旅生涯,“不穿軍裝,卻勝似穿軍裝”。

羅卓紅的具體崗位在傳裝工序上,這是對修理後的發動機的主體部分進行裝配的過程,所有的部件完成修理後,都要在這個工序集中,組裝成一台發動機。該工序涉及到數十個部附件,還要進行同軸度調整等難度極高的作業,其操作品質對整機修理品質具決定性的影響。尤其是大量依靠手工作業,對操作者的技能水準要求極高。

為了儘快提高一手工作品質,在上崗培訓期間,羅卓紅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業務學習上,從最基礎的打保險、擰螺栓開始,一遍遍虛心向有經驗的師傅請教,日積月累,逐步成長為一線骨幹力量,並擔任某新型發動機傳裝組組長。對某新型發動機裝配過程中間隙調整不到位等疑難故障,都能手到病除。

2003年底,羅卓紅得知工廠某新型航空發動機外場技術服務保障急需專業人員,毫不猶豫報了名。外場技術服務保障人員要長期在部隊駐點,獨自處理突發技術問題,既要具備高超的業務技能,還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陣地;同時,外場技術服務站是5719工廠面向部隊的窗口,外場服務人員的形象就代表著工廠的形象,對人員綜合素質要求極高。

為了儘快適應新崗位的要求,羅卓紅白天進場服務保障,兜裏經常揣著一個小筆電,主動向部隊機務人員學習維修技術;晚上回到宿舍就潛心鑽研發動機理論知識,經常學習到深夜一兩點,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攻克新、老機幾種機型的排故技術難題,並圓滿完成多次外場重大專項保障任務。

羅卓紅(左)和5719廠黨委書記唐光輝在一起 攝影:黎萌

5719工廠黨委書記唐光輝説,羅卓紅的能力靠的是平時的積累,沒有大量的實踐是做不到的,發動機不同的故障有不同的聲音,要分辨得出來才行。而且更難的是,要在出現故障的臨界點之前把它診斷出來。如果沒有做到,再飛一次可能就要出大事。所以老羅這個絕活兒在空軍裝備修理系統是第一人。

言傳身教 經驗毫無保留

作為外場服務保障團隊的帶頭人,為幫助年輕的外場人員提高工作品質,羅卓紅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了“四勤”(手勤、腿勤、眼勤、腦勤)、“一靈”(耳朵靈)、“七要”(該問的要問到,該聽的要聽到,該摸的要摸到,該看的要仔細看到,該聞的要聞出味,該試驗的要試驗準確,該説的要當場説清楚)、“一不留”(力爭處理問題不留尾巴)工作法,被5719工廠納入職工培訓教材。

羅卓紅在外場服務保障團隊的兩名徒弟,平均年齡不到30歲,但都已成長起來,並圓滿獨立完成了部隊的外場保障任務。他將自己多年從事外場服務工作的經驗教訓,錄製成視頻和教案,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工廠的同志和部隊的戰友。

這就是羅卓紅,從一名普通職工成長為高級技師,一路走來,載譽無數。28年的兢兢業業、精益求精和千錘百煉,他最大的心得體會就是,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地工作,要幹就要幹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