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忠在果園查看獼猴桃發芽狀況。本人供圖

在貴州省水城縣青林鄉,近幾年經常有一個年輕的身影穿梭在各個田間地頭,割菜、裝袋、搬運,手上的活兒一刻都沒有停下,他就是來自貴州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的西部計劃志願者安文忠。

2015年7月30日,伴隨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旋律,25歲的安文忠來到了青林鄉這塊陌生的土地參加志願服務。在兩年多的服務時間裏,他努力發揮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為青林鄉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

“把産業帶到大山,把技術用到大山,把貧困趕出大山。”青林鄉是六盤水市貧困程度最深的鄉鎮之一,此前的主要經濟來源只是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讓青林鄉脫貧致富是安文忠最大的夢想。

剛到青林鄉,安文忠用了幾個月的時間走訪了全鄉四個村,結合大學所學的設施農業技術專業,安文忠給鄉領導彙報了青林鄉低海拔地段種植獼猴桃發展經果林脫貧致富的想法,領導雖然同意,但在項目推廣中,老鄉卻不幹了。老鄉們對安文忠説:“一年種苞谷都吃不飽,你改種獼猴桃,又不能當飯吃,發展什麼果林呀?”

但是,安文忠沒有放棄,他找來資料和視頻,把老鄉們聚到一起給他們培訓,並且組織農戶們到其他獼猴桃種植基地學習……老鄉們逐漸被安文忠打動了。

獼猴桃種上了,但要到結果期還得等三年的時間,老鄉們等不了,安文忠心裏更是焦急,於是除了栽培獼猴桃,他又開始研究在獼猴桃果園裏套種植其他經濟作物,同時指導農戶飼養肉牛和努比亞羊。

  安文忠指導農戶收割蔬菜。本人供圖

安文忠一刻也不敢停歇,每天下村到地裏去指導種植和栽培。肥料放多少、株行距多少、病蟲害怎麼防治都一點點教給大家,田間管理、疏花疏果、整枝打杈也一項項培訓到位。安文忠告訴記者,在規劃栽種獼猴桃時,自己不知道和多少石灰打了交道,每天都和農戶定線佈置獼猴桃的株行距,一天下來把自己從頭到腳弄得白白的。

每逢春秋動物防疫時,他都要到養殖場和農戶家去指導怎麼進行動物防疫,牛羊病了要怎麼打針、怎麼給牛羊輸液、怎麼引種、引種的過程中要哪些注意問題……

有時遇到下雪結冰,車子不能走到灰依村和田壩村,安文忠就只能步行三四個小時前往種植基地。在地裏,渴了就吃個蘿蔔解渴,餓了就和農戶就地取柴起火烤馬鈴薯吃,晚了不能回鄉就到農戶家去住,第二天又繼續到山地裏面去指導。

村裏的老鄉們對他説:“小安啊,如果你服務期滿了,離開青林,不再回來了,以後我們的牛、羊、豬、雞生病了怎麼辦?我們的農作物遇到蟲子咬怎麼辦?以後我們想你了怎麼辦……”

  安文忠在集中養羊場查看努比亞山羊進食狀況。本人供圖

付出必定有收穫,在安文忠服務期間,青林鄉種植獼猴桃1000多畝、林下套種人參果8000畝、牧草10000多畝、蔬菜600多畝,養殖肉牛50多頭,努比亞羊500多頭。

看著獼猴桃一棵棵長大,看著牛、羊、雞一批批長大,看著牧草大片大片地綠了起來,看到農戶的笑臉漸漸多了,安文忠心底有一股熱流升起,“感覺我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都是值得的。”

安文忠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100多畝的獼猴桃上架(將枝蔓縛于支架,引導起生長),預計今年國慶的時候一畝地就能夠有13000多元的收入。同時,青林鄉還在種植核桃、刺梨、構樹、紅香蒜、紫鵑茶、烤煙等經濟作物,發展羊、牛、土雞等養殖産業。

如今的青林鄉,獼猴桃花開了、牧草綠了、主幹道暢通了、老鄉們住上舒適的房子了。“老鄉們看到了變化和希望,對脫貧奔小康有了更多信心。”安文忠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他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中去。

做志願者,工作雖然很苦,但安文忠卻樂在其中,“奉獻、友愛、互助、進步”是志願精神的寫照,也是他選擇這條道路的初心。

3個多月以後,安文忠的三年志願服務期限將滿,記者問其打算,他説,如果可以他想繼續留下服務,把所學的都教給老鄉們。“工作在哪都一樣,老鄉們能夠脫貧致富,住上好的房子,過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願望。” (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