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帶領機器人小組備戰全國機器人大賽,5.12地震發生的時候,正是備戰最關鍵的階段。斷水、斷電、斷氣,城市供應系統陷於癱瘓,在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援下,他帶領隊員克服重重困難。機床沒電,用鉗工的方法硬是用手工製造了機器人零部件,完成了全部參賽備戰工作。
為了躲避堰塞湖洪水,帶領機器人小組“搬家”12次!多番勞苦,他都默默地堅持,從未叫過一聲苦。作為當年唯一一個來自重災區的機器人小組,征戰全國強隊,挺進全國八強,被授予最佳技術獎和最佳精神獎。
他獲得災後重建先進個人、優秀共産黨員、綿陽市十佳崗位能手、綿陽市優秀教師、綿陽市軍民融合領軍人才、綿陽市青年文明號、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首屆四川工匠、四川省科技創新團隊、全國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等榮譽稱號。
舍小家、顧大家,他帶領團隊躬行實踐,“真正的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的人!”
蔣剛正在給學生團隊講解機器人知識 受訪者單位提供
“強中強,王中王”
“普通的學生進不了我的團隊,能進團隊的學生不普通!”蔣剛博士2007年創立“先進機電技術創新團隊”,每年從全校30000余名學生中遴選機器人愛好者,經層層選拔淘汰,最終確定60-70名優秀隊員進行重點培養,這種萬里挑一的精英培養模式,為國家輸送了高品質的科技精英人才。他指導大學生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全國電子設計競賽、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全國挑戰杯科技大賽等,近年來累計獲全國一等獎11項。
機器人是高技術的集合體,涉及機械、電子、控制、材料等多個學科,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非常多,也非常棘手。蔣剛博士帶領團隊成員深入開展結構設計、運動倣真、強度校核、數控加工、電路設計、傳感檢測、通信技術、信號處理、模式識別、控制系統開發等技術研發,取得了突出進展,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等智慧財産權授權40余項。
“強將手下無弱兵”,和蔣剛博士一樣,他的學生們不僅具有紮實的技術功底,也完全繼承了他吃苦耐勞的堅韌和執著,參賽備戰,熬更守夜,苦幹巧幹,刻苦鑽研。從2006年來到西南科技大學工作,他十餘年如一日,致力於機電一體化、機器人技術研究,創立先進機電技術創新團隊,為社會培養輸送高端科技精英人才786人。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他,憑著一種信念堅持任淚水風乾,寧折不彎在烈火中濾去渣子百煉成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