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道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2015年11月30日,南京濕冷的深秋。

鍋爐焊工倪勇鑽進用防火布圍成的作業區,躺在冰涼的地上,反向左手操作施焊,圓滿完成了國家700攝氏度高溫材料驗證試驗平臺現場鎳基高溫合金管道的焊接,充分展現了我國700攝氏度等級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關鍵設備焊接操作技術實力。

臨危受命,有著23年基層工作經驗的倪勇在安裝任務中緊張到“不敢輸”。

因為這裡面凝聚了孔建偉勞模創新工作室“鍋爐焊接”工匠們多年來攻堅克難擊破各種技術難題的決心和信心,和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鍋爐”)趕超世界先進水準的夢想。

  孔建偉(左一)正在進行技術指導。東方鍋爐供圖

700攝氏度等級鍋爐焊接國內一流

“這是鍋爐行業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起點。”東方鍋爐工藝部焊接培訓中心電焊工、高級技師孔建偉帶領著“徒弟們”潛心摸索特殊材料的焊接操作技術。在一線工作了36年,他始終認為,創新才是技術發展的首要動力。

孔建偉自1982年參加工作以來,通過長期的摸索和實踐,掌握了多種結構形式、多種空間位置條件下的焊條電弧焊、手工鎢極氬弧焊等技術。為確保公司新型氣化爐産品投運後,能進行正常的內件更換等維護,他組織工作室成員開展了焊接操作難度非常大的俗稱“開天窗”技術攻關項目,結合現場施工特點和檢驗要求,從坡口形式、加工方法、焊接順序及焊接操作方法等方面入手,通過多批次的模擬焊接和檢驗、分析,最終掌握了這一特殊的焊接操作技術,填補了公司在該項焊接操作技術方面的空白。

2012年,以孔建偉命名的創新勞模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在“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關鍵設備研發及應用示範”項目中,一直不斷鑽研焊接操作技術難題。

其實早在2004年,東方鍋爐就通過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以及二次創新,先後研製完成了600攝氏度等級的100萬千瓦超超臨界鍋爐、620攝氏度等級的100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等一系列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鍋爐産品。

“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研究是個世界性的技術難題,有許多國家正在與我們同步競爭。”孔建偉介紹,在成熟掌握超超臨界技術的基礎上,2011年東方鍋爐承接了國家能源局國家能源應用技術研究及工程示範項目,研究“700攝氏度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關鍵設備研發及應用示範”課題,內容包括鍋爐設計、選材及製造等多個方面,並將鎳基高溫合金焊接作為主要備選材料。

頭一次焊接這種應用於航空航太産業的新材料,參與項目的焊接高級技師馬川和謝強等工作室成員“心裏也沒底”。

  謝強(右)在向青年焊工傳授技藝。東方鍋爐供圖

“與通常耐熱鐵基材料相比,這種新材料對焊接電弧保護效果要求極高,同時存在熔池粘稠度增加、裂紋敏感性增大等突出問題。”如何保障新材料的焊接品質,成了工作室成員茶余飯後都在討論的話題。

在試用了多種操作方式後,馬川和謝強發現以前的經驗不好使了,於是決定一切從零開始,摸索新的焊接方法,通過改進焊接手法,嚴格控制焊接規範與層間溫度等方式,對新材料進行嚴格、細緻地施焊。

為確保完成科研攻關任務,東方鍋爐工藝技術人員對部件製作的每個工序均進行了模擬實驗,並對工藝技術方案進行了反覆論證。為了趕超世界先進技術水準,這些技能大師們傾注了大量的時間,以工序品質保研製進度,經過多年的實踐和不斷完善,終於很好地滿足了現場安裝的時間節點。

2015年11月,決定成敗的關鍵一棒交到了倪勇手裏。

由東方鍋爐承制的國家700攝氏度高溫材料驗證試驗平臺集箱部件共計30余件,結構特殊。由於安裝現場的空間位置受限,倪勇只能將右手焊接改為用左手焊接。規定的安裝時間為30天。他到現場後僅用時10天便完成既定任務。

倪勇介紹説,打底層焊接時,有幾段位置是仰焊部位,背面易形成內凹缺陷,需要採用內填絲法進行焊接,且填絲量應稍稍多加,以保證焊縫背面成形飽滿。

因為沒練過,左手“送絲”的手感很差,“經常不知道到什麼位置了。”為此,倪勇特別練了兩天。安裝現場,寒冷的天氣讓試驗平臺蓋上了一層薄薄的冰,防火布內作業的倪勇卻是滿頭大汗。大功告成後,他激動地站在平臺上拍了張照片,“很自豪,我們是國內第一批將700攝氏度高溫材料焊接成功的人。”

  郭興東參加四川省焊接技術對抗表演賽的賽前訓練。東方鍋爐供圖

2016年四川省焊接技術對抗表演賽上,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郭興東也成了“很自豪的人”。他首次帶著鎳基高溫合金740H小直徑管45°固定位置手工鎢極氬弧焊操作技術參與比賽,與來自航太、軍工等産業的技能大師同臺較量。

郭興東並沒有因為自己是鍋爐焊工而失去信心,他一邊“接招”來自同行們的提問,答疑解惑。一邊用過硬的技術本領展示著鍋爐焊工的絕技。他説:“鍋爐工人,一點不差。”經過頑強拼搏,“鎳基高溫合金740H小直徑管45°固定位置手工鎢極氬弧焊操作技術”作為參賽項目,最終獲得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新時代技術工人的春天

“科學家做夢,工程師作圖,技術工人做工。再好的藍圖沒有技術工人操作與實踐,都不能成為現實。”孔建偉説,技術工人的力量在創新時代不可或缺,“當傳統的技法不能適應新的東西時,就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在解決問題中,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技能。”

目前,孔建偉勞模創新工作室主要圍繞公司新産品、新工藝、新材料等積極開展焊接操作技術的摸索、實踐,掌握和創新焊接操作技術;開展品質攻關活動,解決産品有關焊接品質問題,促進産品品質的提高;與焊接工藝人員聯合開展焊接工藝研發、工藝試驗及應用等工作,推動公司焊接工藝技術水準的持續良好發展。

此外,更為重要的一項是,孔建偉發揮帶頭作用,工作室積極開展焊工培訓,緊密結合焊工職業等級鑒定、焊工技能比賽,青年焊工專項技能培訓,及特殊産品製造,充分發揮工作室成員的技術特長,對各車間焊工開展了操作技能和理論培訓,指導焊工掌握各項目的操作技術,分析解決焊接缺陷問題,提高技能水準,以此向青年技工傳授操作技藝。

  孔建偉勞模創新工作室部分成員與老一輩專家們。中國青年網記者 劉尚君攝

雖然已經“桃李滿天下”,但孔建偉依然活躍在基層一線,為青年技工作指導。“孔老師責任心是最強的。”郭興東説,在保證正常生産的情況下,焊工們都是在利用下班後的業餘時間到工作室提升技術,“無論是什麼時間,只有人來學習,孔老師都在。”

年紀大了眼睛不太好使,這絲毫不影響他親力親為在現場做指導,每個人都要照顧到,還要不厭其煩地點評。

“我們都是孔師傅一手調教出來的徒弟。”謝強説,自己1997年進廠參加工作,在基層車間當了21年的車間工人,從來沒有想過要換個職業謀生,因為有孔建偉做榜樣,在一次次急難險重任務中挑戰自我,在技術的傳幫帶中提攜新人,他能在火花四濺的施焊工作中找到歸屬感與成就感。

近幾年來,孔建偉勞模創新工作室開展焊工技能培訓約900人次,舉辦“夾渣、弧坑裂紋預防措施”等各類專題講座二十多場。為公司培養出19名焊工高級技師,51名焊工技師,92名焊工高級工,為東方鍋爐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出了貢獻。

讓孔建偉欣慰的是,有許多年輕人願意留下來,專心做一名“技術藍領”。“國家非常重視技能人才的培養,尤其是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他説,屬於技能人才的春天來了,希望青年技工珍惜當下,立足本職,努力踐行專注、執著、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做好每一項工作,做精每一件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