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甘肅省西和縣興隆鄉下廟村,一塊塊綠意蔥蘢的莊稼地中間,矗立著一座漂亮的現代化養殖場,銀光閃閃的不銹鋼大門頂部,“啟騰養殖合作社”幾個燙金大字映照著驕陽,格外醒目。一棟新建成的800平方米的現代化養殖大棚,更讓養殖場面貌煥然一新。它雖處於大山深處,卻沐浴著溫暖的陽光。它給合作社帶來新希望,給下廟村100余戶養殖戶帶來新期盼,更為合作社所幫扶帶動的10戶建檔貧困戶脫貧致富插上夢想的翅膀。
從貧困戶到致富帶頭人
這間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叫楊英童,今年35歲的她不僅自己致了富,還帶著鄉里人一起走向脫貧。很難想像十幾年前她也曾是最最普通的一名農村婦女。2006年結婚後,楊英童和丈夫一起外出打工,做過餐館服務員也在工地幫過工,居無定所,吃了不少苦頭,還留下老人和孩子獨自留守在家中無人照料。
2008年,小兩口返鄉回家搞起了生豬養殖,但因經營規模小,缺乏養殖技術,夫妻倆雖然起早貪黑辛勤勞作,效益不明顯。2011年,楊英童本不富裕的家庭遭遇了雪上加霜,丈夫不幸因病去世了。當時,她上有年過七旬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下有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給丈夫看病還欠下了債務,家裏一下子就變成了貧困戶。
痛苦過後,楊英童慢慢振作,決心把和丈夫一起搞起來的養殖業繼續下去。她積極學習養豬技術,沒有經驗,就一遍又一遍地去向專業人員請教,不辭勞苦地到各地考察求教;缺乏技術,就積極參加縣鄉的相關培訓,訂閱相關報刊書籍學習掌握養殖要領,甚至自學成了一名獸醫。經過她的努力和堅持,養殖場的大門沒有就此關閉,養殖場正常運營並未為規模經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楊英童的不幸遭遇也牽動著鄉村兩級幹部的心。2013年,她家經村評議小組提名被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此後,幫扶人員為她家制定養殖發展規劃,聯繫技術人員提供養殖幫扶技術,在多方扶持下,楊英童逐漸從生活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一方面,她擔負起贍養兩位老人和撫養兩個小孩的重擔,另一方面,還在積極謀劃發展出路,想辦法擴大生産規模,提高家庭收入。
2014年,養殖場面臨極大的考驗,也是楊英童創業路上極大轉折的一年。她經過深思熟慮,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聯繫了本村熱愛生豬養殖的5戶村民,帶頭成立了“啟騰養殖合作社”,決定要走合作社加農戶的發展路子,不能單打獨鬥,要和鄉親們一起努力,共同發展,共同致富。
政策好,我才有了今天
2015年是楊英童的養殖事業發生轉折的一年,這年西和縣被確定為全國婦聯的幫扶縣。在全國婦聯、縣婦聯以及當地鄉鎮的幫助支援下,擴建了養殖場。2016年,楊英童和河南某大型養殖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在先期試養的基礎上,一次進了700多頭豬仔,開始了大規模的養殖。
同年,全國婦聯深入啟騰養殖專業合作社調研精準扶貧和婦女産業發展工作。考察結束後,大力肯定了楊英童的發展思路,並鼓勵她艱苦創業的做法,調研組當時就決定把這間合作社設立成“全國巾幗脫貧示範基地”,並投放了巾幗脫貧示範基地建設項目。
在政策的支援下,楊英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她與興隆鄉下廟村的10戶貧困戶簽訂了脫貧發展協議,讓他們可以參股得分紅,也可以到合作社打工,得到勞務工資。他還積極探索“合作社+基地+農戶”養殖新模式新技術,社員只需喂仔豬3-4個月就可以出欄,每頭可獲得200元的報酬,以此帶動貧困的姐妹們一起發展。目前,合作社還免費培訓有養殖需求的貧困戶掌握養殖技術,增強貧困婦女的自我發展能力,讓大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如今,楊英童的合作社成為“全國婦聯定點幫扶示範基地”,由原來的100平米發展到現在的1200平方米的現代化養殖場,年出欄1600多頭,通過入股的方式帶動周邊貧困婦女27人,已出欄肉豬800余頭,累計實現産值60余萬元,利潤28萬元。
“是黨的政策好,扶持和幫助我們這些艱難的創業者,我才有了今天,創業成功後,今後我會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楊英童最經常説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