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快線

文/圖 金羊網記者 甘韻儀

去年7月,全長15公里的全球首條智慧物流快線試驗段,在廣東化州投入運作,領先歐美國家將新一輪物流革命的成果落地。世界首創,無規可依,背後有許多艱辛;硬體創新,新的産業鏈正在成型,背後有廣州民企的家國情懷和社會擔當。智慧物流快線(又稱為“智運快線”)創始人馬亞勝可以説是新時代奮鬥者的代表。

二次創業瞄準硬體創新

生於1979年的馬亞勝,做珠寶生意發家,研發智慧物流快線,是他的二次創業,四年投入1億多元,目前零收益,如今每個月還要繼續砸幾百萬下去。

據了解,智慧物流快線,是架設低空靜止索軌道,形成空中“高速路”,供無人駕駛穿梭機器人運載小批量貨物。其具備轉彎、轉軌等功能。可載重100公斤,成本比傳統物流降低90%,能快速、低能耗、低成本地把包裹送達目的地。這是民企在硬體創新上的探索,不僅適應新物流時代少量多批次的需求,而且對國家發展綠色經濟、發展鄉村經濟等有助推作用。

與很多創業者一樣,為了爭分奪秒,必須以公司為家。3月8日上午記者見到馬亞勝,他已連續7天住在公司。一個電話阻斷了採訪,化州工程遇到了麻煩。

化州試驗段在去年7月落地後,在化州市政府的支援下,目前正在推進智慧物流快線鎮鎮通工程,首期連接3個鎮,全長700公里,目前完成10公里。當天在一個村莊豎桿連接索道時,遭到村民反對,有村民希望從中有利可圖。

“村民觀念難轉變,我們要諒解,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想問題。但其實,我們也經常遇到有村民給我們送水果、紅薯、蔬菜等,並問我們:為什麼智慧物流快線不經過他們村,他們村水果多、蔬菜多,運輸需求大。”馬亞勝説。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珠寶生意風生水起,馬亞勝28歲就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他本可以活得更輕鬆。不了解他的人,會覺得他有點傻:為什麼偏偏堅持做這件事?“人這一輩子,最大的意義不是賺多少錢,而是為社會、為國家做點什麼。”他説。

一個民企做硬體創新,還涉及基礎設施,並且是首創,沒有過往的標準,過程很艱辛。採訪過程中,一西部省份的駐粵招商辦主任前來打探情況,希望將智慧物流快線建到當地,解決特色農産品走出大山的運輸問題,助力脫貧攻堅。馬亞勝迫切希望化州做出一個範本,並且由省裏出面,成立産業資金與領導小組,引領行業創新。

“我們創造的不僅僅是一項工具,而是一個産業鏈,涵蓋基建、設計、研發、軟體、硬體等,涉及面很廣,可以説正在催生一個行業的創新。”馬亞勝説。

作為創始人,他是這個項目的總工程師。採訪再次被打斷,研發團隊在自己購買還是外借儀器做研發上,來徵求他的意見。原來,目前他們正在廣州花都落成一個幾十畝的研發測試基地,專門做項目研發和測試。據了解,因為是首創,一粒穿梭機器人的螺絲釘都要自主研發適配項目,目前他們已經申請了幾百項專利,還在不斷申請當中。

這一路走來,後悔嗎?“沒有,完全沒有,我有痛苦、難受和傷心,但從來沒有後悔。”他回答了三個“沒有”:“而且我覺得,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他説,他不是一個鐵人,要面對各種社會質疑與不解,壓力很大,但是在精神上,已經站在了人生高度,“研發智慧物流快線賦予了我的人生不一樣的意義,一想到在為國家奮鬥,我自己都覺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