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3月10日電  題:貴州:“一減一增”推進農業産業革命

摒棄傳統的農耕習慣,今年貴州的春耕,讓大批農民站上了産業革命潮頭。貴州省在脫貧攻堅關鍵時期,採取超常規的舉措來推進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大幅調減産量低、賣價低的玉米種植面積,大量增加高效經濟作物面積,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産業革命正在火熱展開。

3月9日,在貴州省丹寨縣龍泉鎮高要村321國道旁,養蜂人舒毓發在觀察蜜蜂的生長情況。近日持續的溫暖天氣有利於春耕備播工作,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各鄉鎮的農民及時開展各類農事活動。新華社發(黃曉海 攝)

玉米“雞肋效應”明顯,對脫貧攻堅貢獻率較低

春節剛過完,貴州省水城縣保華鎮發箐村67歲村民李之林開始了從未有過的種植嘗試。種了幾十年玉米的他,今年種上了板栗。“玉米掙不到錢,這次下決心种經濟作物了。”他説。

長期以來,玉米是貴州農村的“主角”,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其在農耕文明中的“雞肋效應”愈發明顯,特別是對脫貧攻堅的貢獻率較低。並且,李之林説,玉米大多喂了牲口,不再是家裏的主要口糧,“家裏人習慣了吃精米細面”。

3月9日,貴州省威寧縣雙龍鎮紅光村村民在耕種。春耕時節,地處黔西北高原的貴州省威寧縣田間地頭一片勞作景象,農民們忙碌著翻地、播種、施肥,開始新一年的春耕生産。新華社發(楊文斌 攝)

據測算,玉米每畝産值約680元,中草藥、蔬菜、食用菌分別是玉米的9倍、10倍、46倍。不僅如此,貴州的玉米還多數種植在土壤貧瘠的坡地上,導致了水土流失。2017年,25度以上坡耕地玉米種植面積達到了307萬畝。

貴州省農委總農藝師黃俊明説,貴州屬於高原山地,玉米單産水準不高,經濟效益“不划算”,把玉米調下來,發展高效經濟作物,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

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引發“系列革命”

當前,貴州省還有農村貧困人口280萬。貴州省委認為,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時間緊迫,按老辦法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採取超常規、革命性的手段推進産業扶貧。

近期,貴州脫貧攻堅“春風行動”開始。其中的“重頭戲”,就是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利用春耕時機,調減玉米560萬畝,將經濟作物佔種植業比重提高到65%以上。

3月9日,在貴州省丹寨縣龍泉鎮高要村卸馬井自然寨,村民在藍莓種植基地上擺放肥料袋準備施肥。近日持續的溫暖天氣有利於春耕備播工作,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各鄉鎮的農民及時開展各類農事活動。新華社發(黃曉海 攝)

貴州省提出,農村産業革命要將“為吃而生産”轉變到“為賣而生産”,在尊重農民意願基礎上因地制宜選取替代産業。15度以下坡耕地,主要改種蔬菜、食用菌等高效作物;15至25度坡耕地主要改種中藥材、茶葉、精品水果等;25度以上坡耕地旱地退耕還林還草,發展林下經濟。

隨著玉米調減鋪開,農業産業“系列革命”隨之展開。貴州省要求在思想觀念、發展方式、轉變作風等方面都要“來一場革命”,幫助農民樹立現代市場經濟觀念,創新生産經營方式和産銷對接機制,夯實各級幹部抓落實的責任。

産業革命推動脫貧攻堅

走進畢節市赫章縣松林坡鄉,4150畝香蔥基地讓人滿眼翠綠。初八開始,這裡每天有400多名村民集體勞作,64歲的村民徐永誠感慨道:“以前家家戶戶各自種點苞谷,好多年沒見過地裏這麼熱鬧了。”

香蔥基地負責人劉萬祥説,春節後,基地每天要向上海、杭州、嘉興等地發蔥60噸。基地用工需求巨大,“把周圍村子的勞動力一網打盡了”。

這是六盤水市六枝特區木崗鎮的油菜花田(3月9日,無人機拍攝)。初春三月,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15.5萬畝油菜進入盛花期。金黃的油菜花、翠綠的田地與民居、道路、河流等構成一幅幅美麗的春日畫卷。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在這裡,企業流轉土地費每年每畝500元;100戶貧困戶通過特惠貸入股,每戶每年分紅5000元;常年有數百名貧困戶打工,日平均收入100余元。赫章縣委書記劉建平説,從傳統玉米種植轉型到“無中生有”的香蔥産業,“農村産業革命推動了脫貧攻堅”。

不僅在烏蒙山區,貴州各地都全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興仁縣累計擴展了30萬畝薏仁米種植面積,帶動4200戶貧困戶增收;安龍縣食用菌種植面積發展到7000畝,5470戶貧困戶從中受益;修文縣6000余戶農民種植獼猴桃,面積、産量、産值均遠超玉米……

貴州省提出,産業發展起來,不僅關係貴州280萬貧困農民脫貧,而且關係2000萬農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小康路,這場振興農村經濟的産業革命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