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麗拿
1959年5月,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演獲得巨大成功,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版本,也成為中國傳遞世界的一張閃亮名片。
這首曲子的首演者就是俞麗拿。60多年來,“讓小提琴講中國話”一直是她的“初心”,也是陪伴她的生命旋律。
“我是分配改學小提琴的。”已經78歲的俞麗拿回憶説,自己還是大學生時,“最苦惱的就是當時小提琴在國內不太受歡迎,演出沒有人鼓掌,很痛苦。”為了讓中國人聽懂、喜歡、熱愛小提琴,“我們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希望能夠讓小提琴講中國話。後來,我們就有了《梁祝》這個作品。”
在俞麗拿看來,讓小提琴説中國話,意味著“為中國人而創作,以中國自己的文化創作”。明確了自己藝術發展的方向後,俞麗拿參與發起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
“《梁祝》的成功,是因為它有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作基礎。人人知曉梁祝浪漫的愛情故事,又有越劇《梁祝》珠玉在前。只有貼近人民,才能創造出最優秀的、最有生命力的藝術。” 俞麗拿説。
俞麗拿(左)指導日本小提琴演奏家諏訪內晶子
半個世紀以來,在俞麗拿音樂教育基地——上海音樂學院教學樓那間普通的教室,走出了眾多優秀小提琴演奏者。俞麗拿每天早晨8點提前來到教室裏等學生上課,風雨無阻。很多學生知道俞麗拿的這個習慣後,都不敢遲到。
有一陣子,俞麗拿腰椎間盤疼痛,不得不住進醫院,她就把學生們叫進病房授課。還有一次,她因聲帶小結開刀而不能説話,於是自製了一套教學紙板,提示、糾正學生演奏上的問題……
在學生面前,俞麗拿是“嚴師”,更是“慈母”。逢年過節、學生生日,或者學生摘得榮譽,學生們都習慣到她家聚餐,分享蛋糕,其樂融融,“就像一個大家庭”。
俞麗拿一直堅守一個信念:做教師就是要奉獻。因此就有了她的學生每年比其他學生多一個學期的學習,她利用寒暑假義務給學生加課,一年三個學期使這些學生專業基礎更加紮實,專業進步更加明顯。當學生家長假期上課要付費時,都被她拒絕了,她説:“是我要學生上課,我不收費。”
舞臺上、教室裏的俞麗拿總是神采飛揚、青春煥發,讓人看不出真實年齡,更感受不到她的身體狀況。
“其實,我身體的毛病多得很:‘三高’、腰椎、頸椎、骨關節、聲帶小結、白內障……甚至連得個感冒都會引發危險。但我每天依然該做什麼做什麼,‘無知者無畏’了。”俞麗拿笑言,跟學生在一起,就是治病的良藥、青春的秘方。
俞麗拿還有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軼事:40多歲開始學習英語,做到出國演出不用別人翻譯;59歲時開始學習開車,如今78歲高齡獨自開車上下班,不讓學校特殊照顧。上舞臺演出前,她會自己動手整出漂亮髮型;回到家化身“保姆”照顧患輕度老年癡呆症的老伴;為了更好地陪著老伴,她學會了網購,成為嫺熟掌握網路購物的時髦奶奶……
“人生不必害怕失敗,也不要太在意結果,只要一直拼搏向前,你終會成長、收穫。”俞麗拿説。(材料來源:全國婦聯宣傳部 新華社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