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2月22日是正月初七,傳説中女媧創造人類的日子,即“人日”。對於成都人來説,在這一天祭拜先賢、暢遊草堂是一項傳統民俗活動。上午,杜甫草堂大雅堂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大家都在翹首以盼著“人日遊草堂”這場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和詩歌盛會。

2月22日,司儀在“人日”祭拜杜甫活動中唱詞。新華社發

“今逢人日,梅蕊飄香。少長鹹集,齊集草堂。咏詩聖詩,體詩聖意……文化強國,再寫華章。民族復興,我輩擔當。在此人日,來拜草堂。”上午十時,在盛裝儀仗的帶領下,伴著古韻悠悠的琴聲,莊嚴肅穆的祭祀隊伍緩緩走向大雅堂,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著名詩人吉狄馬加擔任主祭人。他神情肅穆、儀態莊重地凈手、奠帛,慷慨激昂地誦讀祭文,並在司儀的唱禮聲中向詩人塑像三鞠躬,以表達對詩聖杜甫的深深敬意。

“杜甫作為一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中國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關注人民生活狀況,記錄時代社會生活變遷,表達詩人的家國情懷,具有精湛的藝術性、思想性和啟示性。”吉狄馬加説,“‘人日遊草堂’活動是一個古老的傳統,它源於民間,具有較高的群眾參與度。成都的老老少少自發在這一天前來緬懷詩聖,反映了大家對杜甫的熱愛和對中國古代詩歌的敬畏。對先賢的尊崇和熱愛是中國文化中美好的傳統,這對於弘揚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祭拜儀式結束後,隨即舉行了“人日遊草堂”活動的另一項重要內容——“草堂唱和”詩會,四川省杜甫學會的專家學者們、廣大詩歌愛好者、成都市中小學校代表為廣大觀眾朋友獻上了一台精彩的新春詩會。別具一格的詩意舞蹈《墨韻》、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詩歌吟誦《春夜喜雨》《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婀娜靈秀的古典舞蹈《錦上三月》……朗朗誦讀聲、悠悠古琴聲在草堂詩情畫意的氛圍裏回蕩。

與孩子同遊草堂的黃女士對此次活動稱讚不已:“帶著孩子來參加‘人日遊草堂’這樣的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不僅是對詩聖杜甫的緬懷,還是對中國傳統國學的一種傳播,希望他以後能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繼續傳承下去。”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向記者介紹,杜甫從西元759年到成都,客居浣花溪旁,在近4年的時間內,創作出240多首詩歌,留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春夜喜雨》等名篇佳作。至宋以來,每年文人墨客紛紛來到草堂祭拜詩聖杜甫,從明清時期開始,“人日遊草堂”便成為成都的一大風俗,特別是清代四川學政何紹基題下“錦水春風公佔卻,草堂人日我歸來”一聯後,使得這一活動流傳更廣。每年這一天,大家便扶老攜幼,相偕至草堂憑吊詩聖杜甫,吟唱杜詩,賞梅祈福。自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館恢復“人日遊草堂”活動後,致力於打造獨具草堂特色的新春文化盛宴,成為成都市民新春的重要文化活動。

“每年正月初七,成都市民們便來草堂緬懷詩聖,成了春節期間的一種風尚,既表達了對先賢的敬重,也蘊含了沾一沾杜甫的文氣的美好寓意。我們通過不斷豐富‘人日遊草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讓大家能以更直觀的形式傳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把中華文脈精神傳播給子孫後代。”劉洪説。(記者 李曉東 馮帆)

(光明日報成都2月22日電)

《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23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