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不會那麼順利,你自己的人生還要自己掌握,所以你必須要自尊,自愛,自強。

——汪明荃

央視網消息:歌裏的故事和故事裏的歌,你更喜歡聽哪一個?

阿姐汪明荃,一個上海出生的香港人,不止一首歌,也不止一個故事。

她唱過一首電視劇主題曲,叫《萬水千山總是情》;她演過一個角色,是《創世紀》裏儀態萬方、睿智大氣的方建平;甩起水袖,她是粵劇舞臺上的角兒;正裝上身,她就是從香港特別行政區選出來的全國政協委員。從藝50年,文娛界、粵劇界、政商界、慈善界……從上海到香港,從香港到北京,一生風姿與才華、心胸與氣度,見證者眾。

“Liza姐自強不息,力求創新、不斷進步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敬佩。”在汪明荃從藝50週年世紀盛宴上,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女士的開場寄語已足見“阿姐”之稱,名不虛傳。

情歌總是老的好

2018年,香港回歸20年之後,筆者手機裏的音樂APP單曲迴圈的卻是一首1982年的懷舊金曲,那是兒時印在腦海中的動人旋律。曲調悠揚,婉轉多情,歌詞雋永,朗朗上口,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汪明荃演唱的電視劇同名主題曲《萬水千山總是情》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飄進了香港和內地人的心中,成為逝水年華中兩地民眾共同的追憶。同時,這首歌也成為汪明荃在國人心中的一個標誌性印記。

“一首愛國歌曲吧。”這是汪明荃給這首歌的界定,儘管它出自一個愛情故事。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最大的時代主題是救亡圖存,在家仇國恨的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人生離合多了幾分盪氣迴腸的意味。汪明荃飾演的女主角莊夢蝶與謝賢飾演的男主角阮庭深,因家仇而無法順利結合,卻因國難當前,患難更見真情。這部同名電視劇《萬水千山總是情》是令汪明荃走進內地觀眾視野的一部劇。據稱,此劇當年是第一部在內地做全國性播映的電視劇集。

汪明荃在2017年央視中秋晚會上再次演唱《萬水千山總是情》。

“這首歌很特別。”經典歌曲的經典之處就在於,它的誕生也許只是某個特定年份,但它卻能穿越時間的厚度,于歲月流年中,共鳴不衰。“這首歌的意思哪怕世事變遷如何之大,但是山和水就是你的見證。”

鄧偉雄的詞于纖巧中寓意深刻,耐人尋味。青山多障礙,水中多變幻,但仍有罡風吹不散的熱愛。面對聚散無常,不怨天不怨命,但求有山水共作證。劇中人如此,劇外人又何嘗不是;劇中國運如此,劇外國情又何嘗不是。

當70歲的汪明荃依然錦衣華服、光彩照人地登上2017央視中秋晚會的舞臺,再次唱起這首《萬水千山總是情》,牽動的不僅是香港和內地一代人的懷念與追憶,而且還有年輕一代于國于家的情感共鳴。21世紀,我們現在所處的年代,最大的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萬水千山,滄海桑田。中國人骨子裏的滄桑感是歷史長河賦予的深刻,而中國人性子裏的韌勁與倔強,則是活在當下的積極樂觀,豁達疏朗和自信自強。“有山水為你見證,你還是應該堅持你自己。”汪明荃也是以此勉勵自己。

“我覺得就是,人一生不會那麼順利,你自己的人生還要自己掌握,所以你必須要自尊,自愛,自強。”

Lisa,還是Lisa

《萬水千山總是情》對如今大部分年輕觀眾來説已經有點久遠,但相信很多人還記得《創世紀》裏的那個優雅知性又銳不可當的女強人,Lisa方建平。人們都説,Lisa汪和Lisa方很像,而汪明荃説,此Lisa非彼Lisa。

不像嗎?劇中的方建平,政商兩界,遊刃有餘。劇外的汪明荃,在文藝界、政商界,也不遑多讓。

2017年11月22日,汪明荃參加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選舉第一次會議。

“我一直都是喜歡整整齊齊的,出來漂漂亮亮的,我希望每一次我的出現都會帶來一些正能量。”作為香港TVB當之無愧的“一姐”,汪明荃出道早,資歷深,代表作多,演、唱、主持俱佳,而她保持演藝生命常青的秘訣也許就在於她的完美主義。採訪當天,在攝像師布燈的間隙,她對著一面墻的舞蹈鏡,精緻地打理著粧容。從早上到下午,她只吃過幾片餅乾和幾塊糖。採訪結束,屋子裏桌椅一定要擺放整齊,回到原來的位置。她是處女座。

這份完美主義在另一個領域也成就著汪明荃的傳奇——步入政壇。從舞臺到會場,這個跨界讓人嘆服。

1980年經廣東省代表提名推選,汪明荃成為香港人大代表,從此開啟參政之路。1984年12月19日,她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了“中英兩國政府聯合聲明草簽儀式”,成為歷史見證人。1988年,經新華社香港分社推薦,汪明荃成為全國人大第七屆港澳區代表,繼之先後擔任了兩屆全國人大代表。1998年汪明荃獲委任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006年政協會上她提出的《關於改善廣東地區公路治安狀況的提案》獲得全國政協表彰的優秀提案獎。到今年3月份的“兩會”,汪明荃擔任全國政協委員的使命即將完成。

“30年,很長時間。”汪明荃微微頷首,不勝感慨。

這30年,她沒有濫竽充數,沒有推諉懈怠。一邊學一邊參會一邊考察,專門雇請秘書做剪報,關心時政、了解民情,更敢於表達,為民發聲。“開展工作是比較難,我們就從民生這樣開始。”

像嗎?汪明荃説,創世紀的Lisa,比她強。

“我比較衝動,衝動是我的優點,也是我的缺點吧。我不會考慮太多什麼後果,我覺得這件事是對的,我就去做。”

上世紀80年代,內地剛剛改革開放,香港影視娛樂最大的市場在台灣。而當時台灣當局規定,凡是在內地拍過影視劇的演員,一律封殺。更何況,汪明荃還當上了香港人大代表。自1988年開始,一個女演員最寶貴的黃金十年就被扼殺了,再現熒屏時,汪明荃已變身Lisa方建平,一個成熟睿智女強人,一個母親。

“讓我寫悔改書認錯,我有什麼錯?我是從內地過來的,而且我那時候帶紅領巾的,那是我的國家。”這是一個有見識、有大智慧的女人。“我覺得我沒有特別的低谷,沒有台灣市場,也不是死路,你應該去找你的出路,所以我利用了那段時間去學粵劇,打開了另一片天。”

1983年,汪明荃自籌資金編排粵劇,與林家聲合作演出《天仙配》,獲得極大反響。其後,1988年開始,與羅家英共組“福升粵劇團”。1992年,汪明荃在粵劇前輩關德興等人的支援下,被推選為香港八和會館第一位女主席,並先後連任6屆。

“你開了一個頭,就不能走掉。”令她最焦心的是粵劇發展式微。多年來,她憑藉自己的明星效應和社會能量,培育粵劇新人,提升粵劇創作、演出水準,爭取粵劇演出經費和場地,以及政府的優惠政策等等,不遺餘力地為扶持粵劇發展,傳承粵劇文化而奔走。

在她的積極奔走下,香港文化地標、粵劇殿堂——新光戲院得以重生。香港高山劇場成立了粵劇教育及資訊中心。而最近令她非常開心的是,西九戲曲中心即將建成,於今年交付使用。

“我的地點是最好的,快看到了。”汪明荃難掩激動,“一共有五層樓,包括有大劇院、茶館、小劇院,中式的餐廳、排練室、展覽廳,很多配套。”

久別重逢 別來無恙

人人稱汪明荃為“阿姐”,而她卻有個乳名,叫“小妹”。兒時,汪明荃是和祖父母一起度過的。1965年秋天,9歲的汪明荃帶著紅領巾,操著青浦話,坐了一夜火車,經由廣州到香港與父母團聚。“就是覺得好像離開自己的家鄉很遠,到了香港第一次看見父親,他拿了一個洋娃娃送給我。”

汪明荃從小就喜歡戲曲,“我喜歡看黃梅戲,川劇,京劇,昆劇。”因為有這樣的底子,從1988年開始,在被台灣影視市場封殺的十年中,她暫時放下電視明星的光環,重新學起粵劇,“《天仙配》,那是我第一次的長劇。一打那個鑼鼓,音樂一起,就嚇得要死,因為戲劇是有很嚴格的規定。臺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汪明荃(攝影:李夏)

1999年,香港已經回歸兩年,內地市場更加開放,香港影視産業在內地有了更多作為的空間。此時,輕舟已過萬重山,汪明荃再返熒幕,出演TVB商戰大劇《創世紀》,同時也再次開創了她在影視界的“第二世紀”。

2017年,在央視中秋晚會上,在紀念香港回歸20週年文藝晚會上,我們又見到風采翩然的汪明荃,又聽到了那首耳熟能詳的《萬水千山總是情》:未怕罡風吹散了熱愛,萬水千山總是情。

2018年連接粵港澳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通車。汪明荃也甚為期待:“我在申請一個牌照,因為家英哥一直有一個夢想。他説希望有一天,真的可以從香港開車去到內地很多城市,我們快實現這個夢想了。”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汪明荃也非常關注“一帶一路”的發展。“我覺得應該在香港還要加強(一帶一路的)宣傳。為友誼也好,為經商或文化交流也好,沒有害處的,肯定有好處。這些,我們祖先一直都是這麼做,怎麼我們現在就不能這麼做呢,現在而且是方便得多了。”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不禁想起1997年,看著電視機裏香港回歸交接儀式,激動流淚的那些人。這樣的情感,如何能阻隔呢?白雲過山峰也可傳情啊。

前幾日看到一篇文章,用“不告而別”比擬香港。其實,哪有什麼不告而別,不過是久別重逢,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