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鈕學鋒夫妻倆還是閒不下來。不僅天天都有顧客開著車子到府購買百合、冬筍、“太湖三白”、烏米飯等宜興特産,微信上還不斷有全國各地的顧客下訂單,必須及時發貨,為大家增添年味。

鈕學鋒家在宜興市新莊街道核心村,一幢兩層小洋樓緊挨瀆邊公路,樓上住人,樓下是宜興市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經營門面,銷售瀆區乃至宜興的各種土特産。

“去年,我們賣了上百萬元。一年到頭,差不多一直在忙。特別是過年前,每天忙到夜裏一兩點鐘。大雪那幾天,快遞公司來不及送,像無錫、常州等附近的訂單我們叫了麵包車自己送。光是冬筍,節前就賣了4噸。”鈕學鋒説,要感謝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和太湖保護區建設的政策,現在的一切都是政策帶來的紅利。

鈕學鋒家原本在太湖邊承包了個魚塘,附近還有一畝幾分田,亦農亦漁的日子過得別有滋味。2007年太湖藍藻污染事件暴發,鈕學鋒一家的生活軌跡隨之改變。

在前所未有的太湖保護治理力度下,瀆邊公路以東區域被要求退耕、退漁、退養,還林、還湖、還濕地,建設生態保護帶。同時,主要入湖河口、湖灣和沿湖湖蕩地區,開展濕地恢復重建和植樹造林,建設濱湖林帶、人工濕地等生態凈化緩衝帶。鈕學鋒家的魚塘、一畝幾分水稻田,就在退漁退耕範圍內。

像鈕學鋒家一樣,核心村瀆邊公路以東200多畝稻田全部進入被保護區域,幾乎涉及湯澄、南準、社澄3個自然村的所有農戶。失地、棄漁,關閉了養豬場、養雞場、養鴨場,農民們紛紛轉換生産、經營方式。

依靠新農村建設帶活的鄉村旅遊,尤其是家門口新建的太湖大道、慶源大道以及升級改造的瀆邊公路帶來的客流,鈕學鋒的宜興特色産品銷售紅紅火火,很快做出了影響,做出了品牌,也鼓起了腰包。更多村民則在土地流轉後誕生的多個現代環保農業基地當上股東,做起了農業工人。

鈕學鋒家東邊,與瀆邊公路一路之隔,是宜興耕樂園農業有限公司。走進公司大門,左右兩側都是塑膠大棚。

“我這裡是土地流轉集中後,開發建設的現代環保農業項目。因為是太湖保護區,所以從種植品種到種植方式都非常注意。”公司老闆周亦南説,基地有170多畝地,其中110畝種植藍莓,其餘種植新品葡萄、日本引進的橘子等。“我這裡是省內高品質藍莓最大種植基地,一期工程去年産藍莓鮮果10多萬斤。”

“耕樂園”種植的藍莓,品種從美國、澳大利亞、智利等引進,基地土壤則經歷了持續6年的改良。在這片土地上,周亦南先後試種了幾十個品種,在持續不斷的優選中確定了目前的8個品種。精選品種的優良屬性,加上自主研究形成的一整套技術,“耕樂園”的藍莓品質好,一斤可賣150元左右,而且鮮果銷售期比普通藍莓長20多天,供不應求。

“耕樂園”恪守生態優先原則。“藍莓是一種寡肥作物,不施化肥,只是少量使用菌肥,有利改良土壤,而且水肥一體,採用滴灌方式施肥。殺蟲也是一季只打一次殺菌劑,除草用專門的除草布,而非使用除草劑。”周亦南解釋説。

按照藍莓生長規律和茬口安排,“耕樂園”全面達産還要兩三年,但在這裡流轉土地的300多農戶已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作為土地入股股東,每年每畝可獲1000元回報,不僅高出種植水稻、小麥的年收益,還可以騰出時間在“耕樂園”打工,或者通過其他途徑掙錢。

“耕樂園”長期聘用10個農業工人。他們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從事藍莓等的種植管理,幹的還是農活,收穫的卻是工資。女的一年收入2.5萬元,男的一年4萬元,收入逐年有所增長。

68歲的朱祖連,有3畝地流轉進了“耕樂園”,老夫妻倆在“耕樂園”一幹就是六七年。朱祖連坦言,“我家一年有3000多元的土地固定收益,老兩口打工去年掙了6.5萬元,這樣的收入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驅車沿太湖防波堤南行約一公里,從官瀆港入湖河口到洪巷港入湖河口,萬頃波濤拍打著防波堤,不時驚起一隻只水鳥在空中掠過,白色的浪濤上還有野鴨出沒。防波堤右邊是蔚為壯觀的濱湖林帶,陣陣寒風中有的高大挺拔,有的翠綠蔥蘢。不遠處,還有一大片一大片起伏的金色蘆葦。陪同記者採訪的親戚介紹,低陷處的蘆葦叢原本就是一個個魚塘,退漁後成了自然濕地。他説,“這兩年,太湖水持續改善,這些濱湖林帶、人工濕地,功不可沒啊。”(記者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