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測控,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衛星目標在移動、測控天線在轉動、船舶也在晃動,要在千里之外操作雷達天線精準捕獲目標,難度超乎想像。
“遠望6號”某型雷達操作手胡金輝,每次任務都能夠及時發現目標、穩定跟蹤信號、完整獲取數據,是當之無愧的“金牌主操作手”。
在機房,常常能見到胡金輝的身影。他熟練地左手畫圓、右手畫方,一次次模擬練習著任務中的動作,測控過程只有短短幾分鐘,卻需要成百上千次的練習才能在任務中萬無一失。測控天線仿佛是主操作手延伸出去的巨大捕網,伸向太空,捕捉目標,護送火箭飛行、衛星入軌。胡金輝介紹説,左手轉輪控制方位,右手操作桿控制俯仰,既要相互配合,又不能相互干擾,做到協調一致還是有些難度的。
剛來遠望號船隊,胡金輝是航海員,通過自學考試考上測控專業,才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洋牧星人”,從伺服驅動、監控一步步走到主控崗位,胡金輝積累了20余萬字理論學習筆記,解決了30多項設備故障。在執行神舟七號任務前夕,剛上崗沒多久的他臨危不亂,順利排除重大設備故障,為任務成功做出重要貢獻。
雷達操作手的責任擔當
從2014年底起算,季輝一直擔任某型雷達主操作手,先後完成以神舟、風雲、北斗為代表的23次衛星海上測控任務,雖然屢經考核、經驗愈加豐富,但在這次任務中,他卻差點被換下了陣。
原來,他的強直性脊柱炎又發作了,分系統負責人楊甘霖考慮到病情,打算讓二崗替換,以便讓他充分休養。“輕傷不下火線,不能讓衛星等我,保證能夠圓滿完成任務。”在他的一再堅持和保證下,季輝如願參加了任務。
1991年出生的小夥子,卻患上了這樣一種奇怪的病症,不能久坐、常常半夜疼醒,要靠藥物維持才能安然入眠。究其病因,恐怕和2016年底執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100多天的長航程有關。靠碼頭後,季輝輾轉數家醫院,醫生給出了海上生活環境影響和長期保持坐姿的病因推測,而治療的方案只有休養和藥物維持。
“每天6片柳氮磺吡啶腸溶片,抑制病情;1到2片醋氯芬酸腸溶膠囊,止痛。”拿著藥方,季輝回到了船上。酷愛打羽毛球的他把球拍細心裝好,藏在衣櫃深處。雖然不能劇烈運動,但季輝沒有因此享受特殊待遇,在工作生活中依然和大家同勞動、共甘苦。天線結構檢查時,他依然是衝在最前、爬得最高的那個;在聯調演練時,他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在指標測試時,他不放過每一個參數、數據的核查比對……
十年迷戀一口“鍋”
10年,3000天,李志堅一直迷戀一口“鍋”,那便是測控系統的10米口徑的雷達天線,由於外形酷似,生活中測控人都稱之為“鍋”。
從建船組裝,李志堅和同事們親手搬運每一組設備零件,鑽機房、爬天線,查信號流程、看線纜連接,先後解決重大故障30余項、參與設備維修20余項,完成5個科研項目,20多篇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一項成果成功申請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一切從零開始,成績從無到有,李志堅對雷達天線真正做到了瞭如指掌。
54次任務,54次圓滿成功,背後都與李志堅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工作這些年,最讓他驕傲的,是帶出來的十幾個徒弟。現在,有的徒弟也帶了徒弟,有的更已經成長為專業組組長。而李志堅卻始終堅守在伺服崗位上,不斷地培養新人。
“嚴謹、細緻、負責”,這是他一直堅持的工作態度。他常常告誡新人,設備的安全,需要大家用一顆嚴慎細實的心去保障。小到一顆外露的螺絲,他都要用硅膠封好,既能防止銹蝕,又便於拆卸,節約時間。停靠碼頭時,有廠所師傅來船巡檢,在檢查減速箱時暗暗吃驚:“你們的天線保養得太好了,螺絲上竟然一點銹都沒有,一點不像工作了十年的老設備。”
(王星 魏龍 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