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2月19日訊 (記者 羅鵬 王宛璐)他是電力工人,更是掌控南京電網智慧調度的“擺渡人”;他是個“80後”,卻用股股正能量影響著身邊不同年齡層的人。劉泳,這位南京供電220千伏鐵北變電站的站長,正帶領著團隊運維全國第一座UPFC(統一潮流控制器,一種功能最強大、特性最優越的新一代柔性交流輸電裝置),照亮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春節假期的值守,為了城市那陣陣光亮
大年初四的晚上,南京燕子磯附近人煙稀少,綿綿細雨下,罕有幾輛汽車劃過昏暗的路面。然而,附近的鐵北變電站站內卻燈火通明。“小楊,仔細盯著監控大屏,有任何變化就通知我。”站長劉泳叮囑過同事後,換上一件白色大褂,一頭扎進由換流器閥組、TBS閥組、水冷卻系統等構成的UPFC閥廳內。
隔著一層金絲網,一台電子機器人正在一組換流器閥組上來回穿梭,劉泳告訴記者,機器人代替的正是人類的工作,來回穿梭正是收集相關數據。“隔著的這層‘金絲軟猬甲’便是防止干擾,以便收集到最正確真實的數據。而站裏的工作人員便是通過這些數據,進行下一步的調度。”
劉泳告訴記者,這裡便是整個UPFC系統主要設備的區域之一,是被大家稱為電網“紅綠燈”的“主心骨”部位。那麼,什麼又是電力系統的“紅綠燈”呢?劉泳給了記者答案。簡而言之,高負荷的電力需求好比車流量極大的易擁堵路面,有了這樣一個系統,可以大大緩解用電壓力,減少停電、限電幾率。“以往迎峰度夏是用電的高峰期,但今年天氣嚴寒,加上兩場大雪,再次迎來供電高峰。”據劉泳介紹,今年在下大雪時,為了保障市民用電,他們將300兆瓦提升到450兆瓦,大大提升了供電能力。
説到其中的工作原理,劉泳舉了個形象的例子。“就好比兩個人挑一擔100斤的水,其中一個人擔子斷了,就出現了斷電風險。沒有這個系統以前,這100斤的水就要壓在一個人身上,難免超負荷;有了這個系統,一個人只需擔50斤,另外50斤則從其他地方調度分攤。”劉泳告訴記者,他們是全世界第三個UPFC項目,但從綜合情況看來,目前項目水準可以説是全球第一。
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嘴詢問、用手觸摸。劉泳形象地告訴記者,UPFC系統的維護正如中醫的“望聞問切”,若缺少其中一環,便不可真正找到“病因”。“眼睛看,是預先做好調度電量的準備;鼻子聞,是對設備是否正常最基本的判斷;用嘴問,是接班時對工作負責任的交接;用手摸,則是在巡查時,對設備最直觀的感受。”劉泳説,UPFC行使著類似“紅綠燈”般的作用,卻有比其更精細的使用及保養方式。
“UPFC如今的作用很大,即便是春節也必須有人堅守。如果電力供應出了任何問題,我們這裡就是最重要的一道關口。我們這個站的職責就是讓所有市民都能夠歡樂度過春節,即便值班再辛苦,也必須做好。”劉泳説。
家距辦公地半小時車程 建站半年回家僅5次
據劉泳介紹,UPFC的運維核心團隊共5人,其中3人是24小時倒班制、2人是白班。據他回憶,建站初期的半年時間裏,自己回家的次數一隻手就能數出來。“其實家住的不遠,開車也就半個小時,但為了項目能更好更快投運,家裏基本顧不上。”
作為國內首個UPFC工程,劉泳和他的團隊們在項目建設前期前往多地調研學習。去浙江舟山“取經”的半個多月時間,他們團隊裏一般以上的人都是帶病堅持工作。據他回憶,當時他們住在島上,由於水土不服,團隊裏3個人都上吐下瀉,但跟班學習的機會難得,病倒的人在醫院挂完水再返回島上學習。2015年6月到12月,僅僅半年的時間,項目就進入了投運階段,如此的神速與大家的努力奮鬥密不可分。
2017年初,劉泳扛起重任,作為站長,全面負責整站日常運維及班組成員的日常管理。他帶著“90後”班員們從每一張工作票的每一個文字開始,事無巨細地灌輸安全生産、設備運維各類知識,有時一個簡單的巡視任務,他要帶領這些小兄弟們在站裏轉上四、五個小時。
他的堅持與辛苦、盡責與從善感染著每一個與他接觸過的同事和朋友。“我們班現在誰家裏有個什麼困難,總是相互支援,不管是老師傅還是小兄弟,家裏總是其樂融融,尤其是新分配到班裏的‘90後’,更是深受激勵,對家裏總是充滿牽掛,對工作也是積極努力。”
劉泳告訴記者,女兒今年9歲,母親身體也不好,上有老下有小,他本該是家裏“頂梁柱”,但卻因為工作虧欠家人太多。“我們項目是2015年6月份項目啟動的,那年女兒正好上小學,開學第一天我都沒法兒趕過去送她。” 劉泳告訴記者,平時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孩子放暑假的時候,又是迎峰度夏的時間段,為了保障全市百姓的用電安全,作為父親的角色他只能再次“缺席”。女兒想去上海迪斯尼的心願,劉泳一直記在心裏。但眼看春節來臨,家家戶戶團圓的時刻更是供電高峰,劉泳遺憾地説:“哎……今年又要失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