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西安2月20日電(特約記者 楊飛)傳統文化呈異彩,狗年春節年味濃。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關於“年”的文化更是絢麗多彩。狗年春節期間,各地多種形式活動就將傳統文化播撒到了更多人們心裏,激發了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
扮靚美美中國年,過個快樂文化年。狗年春節期間,買年畫、貼春聯、剪窗花、栓吊挂、蒸年糕、備年貨、包餃子、吃湯圓等等,這些難忘的春節“元素”就駐在人們心裏;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等,也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
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民俗文化能夠增強民族認同強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春節也是各種民俗活動最豐富的節日。比如,守歲、吃團圓飯、創作生肖紀念品等都一代代傳承至今,能夠讓人們重新認識、感受蘊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傳統文化。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狗年春節,人民群眾也感受到了新時代撲面而來的文化惠民氣息。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關於“年”的文化一代一代地傳承,也足以表明中華文明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如這紅彤彤的燈籠,每一年都是“年”的標誌性符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年”過得紅紅火火,傳統文化氣息無處不在,其背後還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百姓生活水準的提高。
文化若水,流淌不息的精神激流;文明如山,矗立永恒的民族坐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這個春節,無處不在的傳統文化氣息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度和中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