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搬進了磚瓦房,我和老伴還有養老金、高齡補貼,看病能報銷……這日子過得真比蜜還甜。大過年的,請北京來的記者給習總書記捎句話,我們牧區老百姓想念他、感謝他,給他拜年啦!”這是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巴彥淖爾嘎查85歲牧民瑪吉格對經濟日報記者説的一番話。

透過她的眼鏡看著她濕潤的眼睛,記者感受到瑪吉格老人發自肺腑的話語。

4年前的1月27日,離農曆新年還有3天,頂著風寒、冒著冰雪,習近平總書記帶著黨中央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和牽掛來到祖國北疆大地,走進社區、牧戶,深入林場、企業……一幕幕動人情景,至今依然深深銘記在每個人的心中。

幾年過去,瑪吉格家新建了220平方米暖棚、150平方米儲草棚和180平方米羊圈。瑪吉格老人的兒子剛蘇格爾告訴記者,這些棚圈都是通過國家惠牧項目建起來的,牧戶只承擔30%的建設資金。

瑪吉格和老伴2016年9月15日從牧區搬進了錫林浩特市愛祺樂牧民養老院園區。院長高娃告訴記者,“2014年市裏將8棟面積近30000平方米廉租房改造成養老院園區,搬入了像瑪吉格家這樣的牧民495戶,共826人,園區健身室、文體室、圖書室、餐廳一應俱全,每天有不同的菜譜,免費提供洗澡、理髮、洗衣等服務,根據各家需要提供面積50平方米到100平方米不等的住房,傢具家電應有盡有,月房租只有300元”。

瑪吉格告訴記者,“住在這裡很舒適,冬天很暖和,夏天去牧區的家。現在牧區通了電,路也修成了水泥路,通到家門口,打開水龍頭就有乾淨的自來水嘩嘩地流出來。我現在每個月還有600多元的養老金呢!”

瑪吉格家的變化,只是內蒙古廣大農牧民生活改善的一個縮影。

4年來,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內蒙古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心全意增進各族群眾的獲得感。

在這片被習近平總書記深深掛念的熱土上,各族人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擼起袖子加油幹,以實際行動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奮力拼搏。

2017年,內蒙古自治區啟動對2.3萬戶偏遠農牧戶用電升級改造,開展農村牧區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新改建農村公路里程8635公里。針對北部牧區缺水嚴重,錫林郭勒盟在2015年和2016年共投資2.2億元,在北部6個牧區旗建成3000個儲水窖,通過服務隊送水到府、集中供水等方式,徹底解決了人畜飲水難題。

2017年,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員由每村2人至3人調整為5人至10人,全區選派駐村工作隊7239個,駐村幹部近4萬名,覆蓋全部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村。經過一輪又一輪攻堅,脫貧攻堅戰迎來了歷史性的轉變: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萬人減少到2017年底的37.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4.7%下降到3%以下。2017年實現全年減貧20萬人以及1個國貧旗縣、13個區貧旗縣摘帽任務,累計減少深度貧困人口6.64萬人。

面對脫貧攻堅中一塊比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內蒙古迎難而上,拿出更精準的舉措、採取超常規的力度,無畏挑戰,全力攻堅。

——投入各類資金33億元,集中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641個,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搬遷,3.7萬人入住新居。

——資助各類學生531萬人次,2017年全區新增幼兒園173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66%。

——17.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範圍,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485家企業結對幫扶673個貧困村,實施幫扶項目826個。

民生投入在增加,2017年內蒙古全年用於民生的財政支出達到3158.1億元,佔總支出的69.8%,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為歷年之最。

隨著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內蒙古農村牧區面貌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農牧民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日子越過越紅火,一幅幅新農村牧區建設的美好畫卷正全面展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羅 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