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在“福”字倒貼上太過糾纏  

利用諧音取“福到”之意,既然已經約定俗稱,也就無所謂對錯了。

據報道,近日一段視頻在網路上引發了熱議。著名民俗專家王作楫在這段視頻中指出,人們把“福”字倒貼其實是對傳統習俗的誤解,是“絕對原則性的錯誤”。他還介紹道,“福”字倒過來貼:一般出現在垃圾桶上,代表著把貧窮和災禍給倒掉了;出現在打水的水桶上,寓意著福和財“到”了。

民間貼“福”字風俗,已經相當古老。倒貼“福”字的習俗的起源,也有不少傳説。

一説來自清代恭親王府。一説與明太祖朱元璋和馬皇后有關。除此之外,還有傳説,跟慈禧太后有關等等。

不過也確實如王作楫所言,在過去的民間習俗中,福字倒貼通常出現在水缸、垃圾箱和家裏的箱櫃上,另外屋子裏內門也可倒貼福字,寓意充滿了福氣,但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有“迎福”和“納福”之意。

相關的民俗專家在此問題敢於較真,一方面説明其勇氣可嘉,另一方面也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竊以為無可厚非。

問題在於,時代發展到今天,許多人家包括大多數的農村,專門的水缸、垃圾箱已很少見到,倒過來的福字已沒地方可貼了。如今,人們利用諧音取“福到”之意,也是一種對傳統的創新,久而久之,其自身也是一種傳統。既然已經約定俗稱,也就無所謂對錯了。

這裡可能需要達成一個共識,如果出現專家的民俗研究與現實中的習俗相悖的情況,只要無傷大雅,也不涉及其他利害關係,那就大可不必太較真。民俗研究與現實中的習俗傳統,二者並非對立,也不用“非此即彼”。

春節就是講個喜慶、歡樂、祥和,我們不必在“福”字倒貼問題上太過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