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執行辦案推進司法公開各地法院5年成績單令人矚目

立案增長人員未加結案反升

□ 本報見習記者  張晨  本報記者  張昊

新收案件和審執結案件數量大幅上升,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執行風暴下“老賴”無處遁形,新時代智慧法院推進司法公開……

《法制日報》記者今天梳理各地高級人民法院2017年工作報告發現,過去的5年,人民法院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不斷深化改革,成績令人矚目。

收案結案數量大幅增長

數據顯示,不管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京、上海、廣東,還是地處偏遠的廣西、青海、貴州等,案件數量都呈現大幅度增長。較之上一個5年,不少地區新收案件數量和審執結案件量,增長都超過50%。

2013年至2017年,河南法院共受理案件517萬餘件,審執結500萬餘件,同比上升98.9%、98.2%,增量全國第一。

收案數量大幅增長,與法院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密不可分。2015年5月1日,人民法院全面實行立案登記制,切實解決“立案難”問題。改革推行以來,多地法院當場登記立案率超過95%。福建法院在全省範圍內推行“跨域”立案和訴訟服務司法協作,當場登記立案率達98.83%。

面對案件大幅增長的狀況,各地法院深挖潛力,審判質效穩步提升。據統計,2017年7月,全國法院通過各類制度改革已使85%的司法人力資源配置到辦案一線,在立案數年均增長近20%而總編制未增加的情況下,結案率不降反升。

2017年江蘇全省法院共受理案件203萬餘件,同比增長11.89%;審執結案件170萬餘件,同比增長15.82%,呈現新收案件增速放緩、未結案件存量減少的良好勢頭。

去年江西省案件結收比113.44%,居全國法院首位。北京法院近兩年結案數量超過新收案件數,扭轉了未結案持續上升趨勢。

司法責任制改革全面推開

各地法院普遍制定落實院庭長辦案制度的具體方案,實現“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

數據顯示,上海自2014年7月改革啟動以來,院庭長辦案61.78萬件。2017年,北京法院院庭長直接審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結案227179件,佔結案總量的29.3%;黑龍江全省三級法院院長庭長辦結案件36.5萬件,佔結案總數的62.1%。

青海省海東市人民法院通過數字法院系統實現院庭長辦案情況一鍵提取、動態監控,基本杜絕院領導不辦案、“挂名辦案”現象。

2017年7月,最高法首批員額法官進行憲法宣誓,標誌著法官員額制改革在全國法院全面推開。

去年,湖南法院全面完成法官員額制改革,遴選首批員額法官5480名,全省法院辦案法官減少41.8%,結案數同比增加14%。

已經進入員額的法官,也並非端起鐵飯碗,各地法院系統建立員額退出機制。目前,北京已有85名法官因離開審判崗位或審判質效未達標退出員額。遼寧95人退出法官員額,免去187名入額法官行政領導職務。

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黑龍江法院制定實施20項“鐵規”,建立權力、責任兩個清單,修訂16個庭審規則,裁判文書由審判長和獨任法官簽發率達100%。湖北法院組建新型審判團隊,突出法官辦案主體地位,落實法官自主簽發裁判文書制度,審委會討論案件數同比下降14.7%。吉林法院合議庭權力運作邊界更加清晰明確,院庭長不再簽署非本人參與辦理案件的裁判文書。2017年,全省法院由獨任法官、合議庭直接裁判的案件佔比99.1%。

執行風暴席捲大江南北

一處失信、處處受限。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提出向執行難全面宣戰,要求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

湖北法院開展“霹靂”“颶風”“破冰”等專項行動,公佈失信人名單26.7萬人次,對1.2萬餘名“老賴”予以司法拘留或追究刑事責任,6.3萬餘名被執行人迫於壓力自動履行義務。

截至2017年11月,全國法院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總對總”網路查控系統,為2764萬件案件提供查詢凍結服務,共發佈失信被執行人887萬人,累計限制870萬人次購買飛機票。

5年來,廣東執行案件執結率同比上升47.3%。全面推行網上司法拍賣,成交金額502億元,為當事人節省佣金16.7億元。

河南法院共司法拘留39977人,罰款7565.1萬元,判處拒執犯罪分子5531人,打擊力度全國最大,執結各類案件614003件,執行到位金額3029.3億元。

湖南法院執結案件64.6萬件,比前5年上升129.2%。建立16省異地執行協作協助機制,建成全省執行指揮管理平臺。

黑龍江法院5年執結案件48.6萬件,比上5年上升90.8%,執結到位標的額1043.8億元,上升106%。

以往,執行工作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只是作為司法保障民生的一部分。今年江蘇高院的工作報告則將執行作為2017年法院的5大工作之一重點介紹。江蘇高院院長夏道虎説,2018年是基本解決執行難的攻堅之年,江蘇全省各級法院將大力推進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作,開發基於“微法院”平臺的執行案件管理和服務系統。

陽光智慧法院促司法公開

近5年,各地法院積極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通過庭審直播、網上立案、遠端調解等方式打造陽光智慧法院,輔助法官辦案,減輕群眾訴累,讓司法更加公開、便捷。

黑龍江建成科技法庭996個、遠端提訊室270個、遠端視頻接訪室192個、執行指揮中心192個。建成“網際網路+”電子訴訟平臺,推進網上立案、繳費、查詢、質證、庭審、調解、送達、投訴。

2017年8月18日,浙江杭州成立首家網際網路法院,實行線上證據線上提取、線上糾紛快速審理,探索涉網際網路案件新型審理模式。

2017年下半年,廣州、寧波、江蘇等地法院紛紛上線以微信小程式為支撐的移動辦案訴訟平臺,率先嘗試“微法院”模式。我國法院總體建成人民法院資訊化3.0版,初步建成智慧法院。

吉林全力打造訴訟服務“網路店”,當事人和律師足不出戶即可網上立案交費、提交證據、發表意見、查閱卷宗,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福建全省法院建成網際網路站、官方微網志微信、新聞客戶端集群,實時發佈34類司法資訊,直播庭審23704場,公開裁判文書1641463份。

薄熙來案等大要案公開審理、微網志直播,聶樹斌案復查公開聽證、全程播報,于歡故意傷害案二審“圖文+階段性視頻”方式直播,使案件審理成為全民參與的法治公開課、普法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