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見聞】

走進四川省廣安市前鋒區會龍村,處處洋溢著美麗鄉村的新氣象——白墻灰瓦、飛檐翹角,連片的住宅樓獨具川東特色,房前屋後的菜園裏種著各色時令蔬菜;村廣場上,村民們伴著動感的音樂跳著舞,二胡聲從村委會活動室裏飄了出來。

“如果五六年前來會龍村,這番景象一定不存在。”正在村委會前坪為大家寫春聯的會龍村村民方永明感嘆道,2013年之前,會龍村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僅4000余元,村裏還有40多戶貧困戶,過日子都愁得很。

為了儘早擺脫貧困,會龍村全面整合農業、水務、交通、國土等涉農項目資金,新建硬化村級公路4.1公里、便民路6公里,修建蓄水池7口、排渠2公里,整治灌渠1公里。全村的交通、水利等生産生活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

與此同時,會龍村發力現代化特色效益農業。“2014年,村裏發展標準化蔬菜産業450畝,當年年底全村便實現整體脫貧;2016年年初,在四川農業大學等幫扶單位引導下,村裏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採取農戶土地入股、合作社管護、收益分紅的運作模式,打造‘亦農亦景’的特色桃園産業800畝。”會龍村第一書記楊光飛説。

楊光飛説,為防止脫貧後再返貧,會龍村還引進了一家農業公司,規劃建設以桃園觀光和越野賽車為主題的“桃園悅野”鄉村旅遊項目,帶動100多名村民就近務工。“早上8點到12點、下午1點到5點,也是八小時工作制、按月領工資。”村民黃世明言語裏帶著樸實的幽默。

産業起來了,打造宜居鄉村就提上日程了。這兩年,會龍村規劃新建了30余畝新民居,實施無房戶房屋建設和危舊房改造工程26戶,用上了自來水、天然氣,村民住上了好房子。

從2013年建檔立卡的貧困村,到2014年實現整村脫貧,再到2017年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9500余元。現在生活好了,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小村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現在村民們空閒時都有各自的愛好:喜歡彈唱的組建了民樂隊,愛好跳舞的組建了舞蹈隊……村民們的生活越發豐富多彩。”黃世明説。(記者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