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裏嘮家常

把關心滲透到每時每刻

“幫教對象對我們的態度往往會經歷一個從抗拒、辱罵、驅趕、沉默到最後接受的過程。”符良玲告訴記者,唯有愛心和真誠才能讓他們放下心中芥蒂,重拾生活希望。

  符良玲(左三)為社區戒毒人員過生日。本人供圖

只有當脆弱敏感的心萌生“讓自己變得更好”的種子,戒毒人員才有可能真正充滿信心地面對未來的生活。

七年來,符良玲始終秉持著全、異、情、誠、實、新“六字真經”,用溫情似水的真誠關心和不輕言放棄的高度責任感,贏得了眾多戒毒人員的信賴,並挽救了一個個曾一蹶不振的靈魂。

如何拉近與幫教對象之間的距離?符良玲主張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讓幫教對象擁有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玲姐,早安。”

“玲姐,晚安。”

“玲姐,我最近工作上遇到了一些問題……”

每天,“海甸陽光青年微信群”裏,大家都會準時向符良玲送去問候,戒毒人員若有困惑困難也都可以隨時隨地在群裏“呼叫”她。

在這裡,沒有人會帶著有色眼鏡透視任何人的心情,他們成為彼此的精神依託,可以盡情地吐露自己的心聲,相互理解、相互支援,並攜手前行。

“大家會在微信群裏嘮嘮家常話,説説煩心事。我們有工作人員24小時堅守微信群,以便及時掌握並處理大家所遇到的問題。”符良玲説,除此之外,她還會經常在微信群裏普及禁毒相關法律法規,根據所反映的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優化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符良玲真切地感受到,通過線上社交平臺實時互動,無形中拉近了自己與戒毒人員之間的距離,讓他們真實地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不僅僅局限在冰冷的8小時工作時間中,而是化作每時每刻潤物細無聲的暖心呵護。

除此之外,“老爸茶”聊天室、人性溫馨辦公場所、陽光青年座談會等線下幫教載體則通過輕鬆的面對面交流,更進一步消除了工作對象的戒備心理,促使他們堅定戒斷毒癮的決心和勇氣。

就業安置遇難題

他們的未來該怎麼辦?

  符良玲參加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本人供圖

戒毒人員徐偉(化名)的父親去世後,他本人不幸突發腦溢血,在海甸街道禁毒辦等的陪護下,被送到醫院經緊急搶救後終於撿回一條命,但是卻被鑒定為一級殘疾。

棘手的問題是,他的母親和哥哥均患有殘疾,而姐姐早已出嫁,家中頂梁柱的突然倒下讓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變得步履維艱。符良玲嘆了口氣,説:“這種情況下,他不能享受臨時救助,也不能享受低保,只有靠政府每月給殘疾人補助的300多塊錢維持生計。”

所幸,徐偉出事前就交了個女朋友,她有份打零工的工作,但由於平時工作比較忙,每天也只能回家給他喂一次飯。有一天,她和禁毒辦的同事們去探望徐偉,當時已是傍晚,彼時的他已經一天沒有吃飯,“很心疼,很心酸。我們當時趕緊拿了些食物的喂他,先讓他吃個飽飯。”

徐偉的遭遇給了符良玲很大的觸動,而一些老年戒毒人員的生活現狀也時刻牽動著她的心,老楊(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

老楊今年快60歲了,離異,女兒已經出嫁,沒有穩定工作,只剩下孤零零的一個人生活。戒毒康復後,符良玲曾給予他就業幫扶,但是因為吸毒前科和年齡偏大的緣故,很多單位都不願意聘請他,沒有經濟收入的他只能靠姐姐接濟過日子。

這終歸不是長久之策,符良玲積極向街道禁毒辦反映了老楊的情況,希望能在政府的幫助下使他早日度過難關。“戒毒人員康復後的就業問題是一大難題,因為即使他們在試用期表現得很好,但是在正式錄用時往往會因被查到吸毒案底而遭辭退。”符良玲説,這就導致了他們經常會在一年之內換三四次工作來賺取點生活費。

幫助戒毒人員就業,讓他們在養活自己的同時,還能讓家人安心、為社會做些貢獻,進而使他們得到社會的包容、認可和肯定,是符良玲長期以來的美好願景。然而,社會對該群體的包容度還遠遠不夠,如何更好地解決戒毒人員就業安置的問題深深地困擾著符良玲。

“尤其是那些身患疾病或者上年紀的戒毒人員,他們的未來該怎麼辦?這更是也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目前,符良玲已經將此難題向各級政府反映,並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通力合作出臺相關政策以更好地推動解決。(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群)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