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聞2月5日訊 談到鄉村振興戰略資金籌集問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今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公共財政首先得給力,發揮“四兩撥千斤”作用,農村金融要回歸本源,加上土地出讓收益等,創新政策機制,把土地增值收益這塊“蛋糕”切出更大的一塊用於支援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韓俊説,鄉村振興是一個大戰略,必須有真金白銀的“硬投入”。沒有投入作保障,喊是喊不出來的,幹也是幹不出名堂來的。中央一號文件對於解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錢從哪來的問題”有全面的謀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確保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不斷增加。

文件明確要求確保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公共財政首先得給力,要加快建立涉農資金整合的長效機制,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通過財政資金撬動更多金融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鄉村振興。

“這一方面需要説明的是,要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不得借鄉村振興之名違規違法變相舉債。”

農村金融要回歸本源。要堅持農村金融改革的正確方向,健全符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村金融機構要為鄉村振興提供多元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要把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

“根據部署,下一段還要出臺關於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起草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考核評估辦法。要通過這些政策性文件把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落到實處。”

拓寬資金籌措渠道。長期以來,土地出讓收益,可以説是“取之於鄉,用之於城”,直接用在農村建設的比重是比較低的。要創新政策機制,把土地增值收益這塊“蛋糕”切出更大的一塊用於支援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文件提出,要嚴格控制未利用地開墾,集中力量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建立高標準農田等新增耕地指標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機制,將所得收益全部用於支援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這是一個很大的政策,用好了這項政策,可以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援。”韓俊解釋,這項政策可以起到“一石多鳥”的作用。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充的耕地,數量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品質是有保障的、是實實在在的優質耕地,真正可以做到“佔優補優”。如果高標準農田增加的耕地指標可以跨省交易,金融機構也願意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資金支援,這樣一來也可以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這項政策可以緩解耕地佔補平衡壓力,還有利於生態保護。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新增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可以跨省調劑。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政策。實際上,現在在省內扶貧縣搞易地搬遷,節余的指標在省內可以跨縣域調節。

“當然,也不能説為了賣錢就讓農民‘上樓’,這是不允許的,主要是結合易地搬遷。毫無疑問,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結余指標如果允許跨省調劑,將可以形成一個更合理的價格,可以籌措更為可觀的資金,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援。”韓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