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機制:貧困村裏有“商會”

寒冬農閒時節,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金灘鄉光明村“炕頭經濟”卻正火熱。

村民馬金梅正在炕上納鞋墊、縫香包、繡杯墊。“鄉上的能人議事協會組織我們婦女在閒月裏做針線活,聯繫公司統一銷售,年底還能分紅呢。”她説。

能人議事協會是金灘鄉從下轄的9個村擇優推選出59家公司、合作社、家庭牧場等“能人”組成的具有商會性質的協會,作為基層組織機構的有益補充,搭建産業發展的平臺,讓社會組織在黨建脫貧工作中發揮效用。

“這些‘能人’都要認領‘窮親戚’,協會與249戶貧困戶簽訂‘認領協議書’,通過用工、有償分紅等形式帶動脫貧。”金灘鄉武裝部長李永光説:“不能坐在炕頭上等分紅。協議規定除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外,其他貧困戶要通過積極務工、主動創業、自主經營、參加技能培訓等方式記務工時間,不能少於三個月,這樣年底才能獲得分紅。”

為撬動資金和項目,金灘鄉黨委政府將100萬元産業發展基金作為“活錢”注入能人議事協會,並與信用社達成協定,按照1:5撬動扶貧貸款500萬元,再將該筆貸款投入到能人議事協會4家優秀專業合作社和私營企業中,並簽訂本年度分紅80萬元的協議。

“通過這個協會,不僅能促成各村同類産業、關聯産業之間聯合發展,還把發展的思路傳遞給了更多群眾。”李永光説。

據統計,金灘鄉能人議事協會共帶動1700多人次長期務工,其中貧困戶佔10%。2017年的村級換屆選舉中,4名“想幹事、幹成事”的能人議事協會成員被村民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新手段:“八有”工程讓鄉鎮留住人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部,地跨六盤山和四省藏區兩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加之海拔高、氣溫低、氧氣稀薄,大部分鄉鎮服務對象高度分散、服務半徑大,鄉鎮留人難一直考驗著各級組織。

2016年起,青海省投資9億多元在全省365個鄉鎮全覆蓋實施有食堂、有宿舍、有通訊網路、有衛生廁所等“八有”工程,鄉鎮運轉經費提高到60萬元以上,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補助標準平均達到3.6萬元,充分強化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有’工程實施前,我們這九成以上的鄉鎮幹部2至3人住一間房,宿辦一體,基本生活設施匱乏。”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麥秀鎮工作了6年的鎮黨委副書記格日説:“如今沒有了後顧之憂,集中辦公和駐鄉進村成為了常態,群眾辦事‘等、靠、找’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一項項固本強基的務實之舉,大大增強了青海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邊麻溝”“田家寨”“牙合村”等脫貧“品牌”越來越多。

據統計,2015年以來青海省共投入178.4億元推動産業扶貧項目落地,2017年底前實現929個貧困村27.7萬貧困人口脫貧。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