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www.k618.cn 中央新聞網站)北京1月30日電(記者 廖瑾)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到廣漢三星堆,從天府新區、成都科技城到廣安(深圳)産業園區,從屋前花園屋後菜田的南新村到三水環抱的友誼村,6天時間,6座城市,採訪團在西南天府之國的城市、村落找到了40年改革開放留下的鮮活印記。

1月22日到26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的2018年“新時代 新夢想”全國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前往四川多地走訪,探訪農村,聽鄉親們講爛泥塘變新農村的生動故事,參觀新區産業園,看未來城市的規劃藍圖。

鄉村換新貌 既有泥土味又有現代感

提起農村的第一印像是什麼?土墻瓦房、襤褸鄉民、還是下雨一腿泥的爛路?上世紀80、90年代,這些標簽可能沒有錯,但是如今再回農村,同樣的地方,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南新村連排小別墅乾淨整潔舒適。(未來網記者 廖瑾 攝)

成都南新村63歲的村民鄭久營説:“八幾年的時候,村裏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想穿皮鞋根本不可能,一腳下去,踩滿稀泥。”而現在,撤村並村後新建的南新村完全變了樣,整潔乾淨的馬路小巷,連排並坐的青瓦小別墅讓這裡的村民樂開了花,鄭久營笑言,盼了幾十年,終於告別了“筒靴、黃膠鞋”。

同樣的還有廣安會龍村,曾經還是全國的貧困村,如今早已整村脫貧,道路通城,樓房棟棟,用每人平均收入近萬元的紮實數據交出漂亮的成績單。不用再羨慕城市的生活,村民樂呵呵地説,現在鄉下不僅住的房子好,而且空氣好,閒暇釣魚、種菜,悠然自在。

讓中國西藏網記者吳建穎最為印象深刻的,則是廣漢市三水鎮友誼村,一個曾經的偏遠小漁村發展到如今配套設施齊全的休閒旅遊景區。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村幹部主動求變、敢想敢做的責任與擔當,村民們與時俱進的觀念轉變,新時代的新農村展露出的新氣象,更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從中央到地方,從改革的帶頭人到普通百姓,奮鬥目標的高度一致、高度契合,正因如此,才有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生動場面,才有一個個因地制宜、不斷上演的成功樣本。“她感慨。

郊區變新區 科技裝備構建未來城

10年後的你會在哪工作?20年後的城市會建設成什麼樣?50年後你將過上什麼樣的生活?這些問題你可能會在成都找到答案。

在這裡,你將會看到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在東部崛起,高端化、國際化、特色化的現代臨空産業體系逐步顯現,一個産業興旺發達、環境山清水秀的智慧、創新、低碳、宜居之城昂首走來。

  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內的三岔湖。

在這裡,你將感受到天府新區對人才和智慧的的尊重與渴求,一個築巢引鳳,以人為中心的城市正在對全世界發出號召。

這裡期許,2018年將全面鋪開“獨角獸島”建設,2019年形成産業承載能力,2020年力爭培育獨角獸企業2家、瞪羚企業5家,成為全省乃至西部地區最具標識度、最具帶動力的新經濟成長高地。引進人才、留住人才、育活人才,在這裡將給人才一個值得期許的美好未來。

“雖然目前天府新區正在開發,但通過走訪,我仿佛看見了成都未來的‘新中心’,天府新區發展可能比高新區更好,未來不可估量。”來自網易四川站的張貝貝笑稱自己正在“蓉漂”。

傳承民族文化打造中國IP 東方神韻耀眼世界舞臺

科技創新是國家發展的第一生産力,文化自信則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6天的走訪,採訪團稱讚于農村的時代巨變,驚嘆于科技新城的智慧超前,而感動於中國的千年曆史,40年改革歷程。這些歷史文化裏埋藏著農村、城市、時代蛻變的民族基因,講述著著我們從哪來,將到哪去以及為什麼選擇走上這條道路。

  三星堆博物館陳列的青銅面具。(未來網記者 廖瑾 攝)

在三星堆遺址前,採訪團見證了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她的出現改變了中國的文明史,中華文明由一元變多元。

這裡有精緻玉器,巨型青銅器多件文物,但在一個缺乏工具缺乏技術的時代,古人是用什麼智慧將這些器件鑄成,需要多大毅力與韌性,這一直是未解之謎。不少遊客帶著孩子來此處,駐足玻璃罩前,慢慢地念著墻上的文字,仔細端詳著一件件青銅玉器,感受跨越歷史長河的中華文化,學習老祖宗們的精神和智慧。

此次走訪,涵蓋了多個文化歷史名地,除了三星堆博物館還有閬中南津關古鎮、鄧小平故里等。

在探訪鄧小平故里時,中國軍網的90後記者趙松岩感受頗深。“以前對改革開放這段歷史了解不深,都是從課本裏學到的一些。當真正走進鄧小平故里時,感覺這段歷史鮮活起來,這位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偉人形象一下子豐滿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