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農曆臘月,豫東大地迎來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而深埋的種子已開始為春天的到來做著準備。

冬季的辣椒收穫完畢後,抓緊為來年的西瓜種植整理土地,這不僅是60多歲的貧困戶賈興保最上心的事情,也是整個商丘市柘城縣慈聖鎮李灘村村民最關心的事情。

“去年,村裏流轉土地,成立合作社,建大棚,種西瓜,種辣椒,想讓貧困戶先幹起來,但沒多少人願意跟著幹,都覺得風險大。後來,黨員幹部帶頭做了起來,大家看到了好處,現在都爭著加入合作社嘞。”賈興保看著整理好的土地,眼神透著滿滿的致富信心。

“貧困戶對發展有顧慮,黨員幹部就要帶頭幹。只要帶好了頭,就能充分激發大家對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李灘村村支書賈然彬説。

2017年,李灘村前後兩批共流轉土地1025畝,先期流轉的土地每畝收益達1.3萬元,不僅使本村村民每人平均年增收1萬多元,更通過示範作用帶動了周邊六七個鄉鎮的産業發展。

商丘市的西北方,是該市的另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睢縣。去年11月份,隨著“心連心”超市在睢縣周堂鎮的正式運營,一種集公益和勵志於一體的社會扶貧模式,開始悄然改變當地貧困戶的脫貧態度。

“到超市買東西不花錢,用的全是積分。這些積分怎麼來的?很簡單,只要積極致富,好好做人,就能加分。”睢縣周堂鎮黃堂村村民穆秀榮説,“在全村美麗庭院文明創建中,我們家第一個完成了庭院改造,村裏給積了10分,周圍鄰居別提多羨慕了。”

脫貧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美形象。周堂鎮黨委書記劉克偉説:“‘心連心’超市所創新的社會扶貧模式,不僅給社會愛心企業搭建了一個奉獻愛心的平臺,更激發了貧困群眾爭做脫貧戶、致富戶、文明戶的積極性。”

脫貧不返貧,才是穩定脫貧的關鍵。以發掘貧困戶的致富潛力和信心為目的,商丘市夏邑縣創立了星級戶評定獎勵政策機制,對每年增收幅度不等的貧困戶進行不同星級評定,併發放相應的獎勵金。這些獎勵金被用在貧困戶調整種植結構、開展養殖業和外出務工路費方面。

扶貧先扶志,變“輸血”為“造血”。堅持政府主導與群眾主體相結合,商丘在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方面勇於創新,廣建平臺,使貧困戶思想觀念明顯轉變,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脫貧致富信心明顯增強,幹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明顯好轉,扶貧成效也越來越顯著。去年,商丘市共實現9.72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200個貧困村退出貧困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