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日召開的福建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一份“成績單”公佈:全省GDP繼2016年首次進入全國前十後,去年又首次突破3萬億元;每人平均GDP則上升至全國第六。更令人欣喜的是,去年全省民生相關支出比重已連續五年超過七成,省級財政累計投入超過800億元,完成了11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

全面小康關鍵在民生,民生攻堅重點在“補短板”。為此,福建省委明確將教育、衛生健康、養老和城鄉基礎設施作為補短板的四大重點領域,提出“一事接著一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福建的小康要在補短板中實現突破。

縣域經濟強市晉江,2016年一開局便出臺《全市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移交管理暫行規定》,要求新建小區幼兒園建設項目用地一併公開招拍挂出讓,且出讓合同中必須明確配套的建設規模、資金、時間和裝修標準等。而早在2013年,晉江就停批居民小區內高收費的民辦幼兒園項目,已建成的,合同期滿一律改建為公辦幼兒園或民辦普惠性幼兒園。截至2016年,晉江全市普惠性幼兒園共有343所,佔全市幼兒園總數的79%。由此,晉江市成為全國36個學前教育改革實驗區之一。

補短板要舍得花錢,更得會花錢。閩中大田縣投資1600萬元在全省創立第一家縣級養老服務中心,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將全縣18個鄉鎮7479名老人資訊整合成“養老服務大數據”,並順勢整合全縣875個醫療、家政、餐館、商場等社會資源。老人們只需一部由政府提供的求助智慧手機,便可獲得助醫、助潔、助浴等各種服務。

2016年,福建設立省級養老産業投資基金,總規模60億元,首期30億元,由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福能集團共同出資6億元,作為引導基金,同時吸收銀行、保險、企業等社會資本24億元。基金主要投向養老基礎設施建設、養老綜合體建設、養老服務類以及養老産業相關項目。

以“作風硬仗”補“民生弱項”。作為這場硬仗的主戰場之一的福州地鐵建設項目,徵地拆遷、穿江越谷、資金籌措……每一項都是考驗。福州市委在全省率先建立“一線考察幹部機制”,組織部門組建204支考察組、1250人參與一線考察,實現對全市12萬名幹部全覆蓋。同時收集責任清單、掌握問題清單、核對實績清單,三單對賬,以實效論英雄。快幹、實幹、會幹,福州地鐵順利通車。目前“一線考察幹部機制”也在福州的環境保護、水系治理、精準扶貧等重點任務中全面實施。

補的是“短板”,增的是有效投資,減的是城鄉差距。2016年和2017年,泉州連續兩次出臺“擴大有效投資措施”,圍繞自主創新示範區、中國製造2025、生態文明試驗區、特色小鎮等改革試點以及水環境治理、基礎設施提升等民生短板,策劃了易地扶貧搬遷、農網改造升級、中小學幼兒園建設等18個方面的“投資工程包”,總項目446個、總投資913億元。泉州全市農村居民收入增幅已連續5年高於城鎮居民,城鄉差距持續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