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中國價值
 

【網路媒體走轉改】這一次,探訪我心心唸唸的“蜀道”(   / 3 )

發佈時間:2018-01-26 18:20:56  |  來源:中國軍網  |  作者:趙松岩  |  責任編輯:吳疆
分享:

【網路媒體走轉改】這一次,探訪我心心唸唸的“蜀道”

■中國軍網記者 趙松岩

記者們在參觀三星堆博物館中展出的文物。三星堆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軍網記者 趙松岩

古詩云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今從“青天”入蜀,不過一盞茶功夫,飛機就穩穩趴在了雙流機場的跑道上,入蜀之道,終不再是詩仙眼中的畏途。

下了飛機,濕潤的水汽早就按捺不住,一溜兒煙地鑽進毛孔,我終於又來到四川,這次既是記者,又是媳婦。印象裏的四川是什麼樣子的?是巍峨壯美的四姑娘山,也是豐饒肥沃的川西壩子;是高山密林中尚有馬蹄聲回蕩的茶馬古道,也是紅軍草鞋曾踏過的雪山草甸……除此之外,巴蜀之地更被我冠之以家的意義。參加這次新春走基層活動,既是來記錄改革開放40年來百姓眼中四川的發展變化,也是來追溯一條“回家”之路,這一次,我想探訪的是心心唸唸的“蜀道”——

(一)變遷的“蜀道”,把外面的世界帶到了川人身邊

出發前幾天,公公跟我擺起了“龍門陣”。“1983年我到成都當兵,前一天下午從家出發,先要坐幾小時的公共汽車到簡陽,再從簡陽坐火車,第二天早上才到成都。”這段35年前的旅程似乎耗時久到不可思議,因為現在同樣的路程最快只要兩個多小時。作為90後年輕一代,長輩經歷的艱辛時代早已消散不見。我們腳下的路是城市裏四通八達的道路網,我們想去的遠方可以是地球另一面的異國他鄉。但仔細想想,這些便捷如何而來?若在十年、百年、千年前,沒有路的我們,又會怎樣尋找遠方?想感受變遷的蜀道,回望歷史成了第一節必修課。

  險峻的古蜀道。(圖片來源於網路)

屈原《天問》:“阻窮西征,岩何越焉?”自古以來,蜀道之難,是中國人最耳熟能詳的困難。但在川人面前,這困難卻轉化成了智慧與堅韌的象徵。

戰國時,蜀王一聲令下,金牛道辟萬仞而出。自此,蜀地到長安,終於有了路走。

時光荏苒,古道隨著時代變遷湮沒于歲月煙塵之中。2017年12月6日,我國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鐵開通運營,成都與西安,兩座歷史文化古城,一南一北,將三千年的歷史凝縮為四小時的距離。

  新修建成的西成高鐵。(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日越千年!古川人修路,逢山開道,遇水架橋,每一塊木板都要親自鋪上,每一個棧孔都需手動鑿穿,那佝僂忙碌的身影仿佛至今還停駐在滄桑古道上,讓世人景仰崇敬;今川人修路,將巍巍山嶺化為通途,不僅靠的是幾百萬根軌枕、幾百萬組螺栓扣件,更依託于川人代代傳承下來的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開創精神。

“蜀道”並不限于地上,它早已掙脫大地束縛,化身一躍飛到了空中。目前,四川省已通航的民用機場達13個,待建成機場4個。2017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已達到4980萬人次,穩居全國第四。2016年5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開建,計劃2020年投入使用,屆時成都將成為全國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更讓人欣喜的是,依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區位優勢,一座現代、綜合宜居的空港新城也將建立起來。“屆時機場將不再是城市的機場,而是本身變成了城市”,成都市機場建設指揮部綜合部副部長許宏鼎為我們介紹道。眼前就是世界,世界就在身邊,我們不僅可以去到世界的任何角落,更因蜀道的延伸,世界被帶到了我們眼前。

1  2  3  >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