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四平社區改造項目。 李治國攝
社區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間,社區功能是否完備、環境是否優越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上海市楊浦區在城市精細化管理上下功夫,邀請12名來自同濟大學規劃、建築、景觀專業的專家一一對接轄域內12個街鎮,全過程指導公共空間更新項目,並各方力量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通過專業的介入讓社區重新煥發活力
上海持續探索如何“像繡花一樣精細”地提升城市管理能級。不久前,上海楊浦區首創“社區規劃師制度”,邀請12名來自同濟大學規劃、建築、景觀專業的專家一一對接轄域內12個街鎮,讓以前“指點江山”的規劃師們,走進弄堂深處發揮專業能力。未來3年,這些規劃師將紮根各自負責的本土社區,全過程指導公共空間微更新、“裏子工程”、睦鄰家園等社區更新項目。
規劃師帶來新變化
與專業力量合作,提高社區公共空間建設水準
楊浦區翔殷路491弄住宅小區建於1993年,居民以老人、兒童居多。小區內有兩處集中綠地,中央綠地設有涼亭和健身設施,居民使用頻率較高,北側的集中綠地規模較小,喬木眾多,日照較少,使用率很低。小區內的健身設施也多是供成人使用的“大尺寸”器械,孩子缺少活動場所。不少居民提出,希望將北側綠地改造成供兒童娛樂的戶外親子活動空間。
2017年3月,楊浦區規土局將翔殷路491弄綠地改造項目推薦為“行走上海——社區空間微更新計劃”的2017年度試點項目,設計師潘彥芹團隊設計的“大象親子樂園”方案最終入選。經過近一年建設,一個充滿科學性和趣味性的“大象親子樂園”終於面世。
潘彥芹表示,“做社區項目和以往做開發商項目不同,要滿足居民的多元訴求,讓活動場成為孩子們遊戲互動的場所,同時大人們也可以在這裡交流休憩”。
除了社區改造,社區規劃師可做的事很多,他們要定期與所結對的街鎮溝通,對幾類空間進行摸排和分析,包括亟待改善的老舊社區,具有提升優化潛力的社區公共空間、街角街邊公共空間、社區慢行系統,等等。楊浦區希望社區規劃師重點針對居民的急、難、愁問題開展社區更新活動,並結合居委會及居民訴求來設計方案。
楊浦區委書記李躍旗表示,推進社區規劃師制度,是楊浦區著眼國務院批復《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在社區層面的一次探索。他説:“隨著上海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持續推進,以及社區規劃、建設和管理職能的下沉,都對街鎮發揮好相關職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借助社區規劃師制度建立的機遇,學會與專業力量合作,在一線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提高社區公共空間微更新、‘裏子工程’和睦鄰家園的建設水準。”
讓居民參與進來
通過規劃設計調動居民積極性,大家共同參與社區建設
社區改造要讓居民享受改造成果,最終目的是讓居民滿意。這也要求規劃師走出“象牙塔”,主動了解社區的情況和居民的訴求,才能把高大上的設計圖真正變成居民們樂於接受的實景實物。
上海市中心城區老舊小區還有不少,其公共空間往往因年久失修失去承載社區公共活動的能力。城市改造不能只著眼于大拆大建,細節的微更新更能讓老小區提升品質,體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
同濟大學建築系教授徐磊青説,社區規劃師所面對的空間通常很小,但那些空間連接的人很具體,改造一張椅子、一個亭子,所能服務的周邊人群很小。但如果規劃設計足夠好,能把輻射範圍內的人吸引到這裡活動,就是在創造連接。
潘彥芹也告訴記者,在“大象樂園”的改造中,設計師團隊也參與到施工過程中,居民們紛紛跑來幫忙,大家都説:“這個活動場設計得這麼好,我們一定好好珍惜。”社區微更新項目充分調動起居民的積極性,讓大家共同參與到社區營造中。
記者了解到,同濟大學有不少設計師團隊一直在深耕社區,為社區更新作出了重要貢獻。如同濟大學景觀設計學教授劉悅來和他的團隊,多年來在上海9個區完成了29個城市微更新項目,其中大部分都在楊浦區。劉悅來表示,設計不僅僅是完成物質空間的佈置,而是如一顆激起千層浪的“石子”,激發各方力量參與到社區營造中來。在成為社區規劃師後,他表示將繼續深耕社區,延續城市規劃師為城市居民服務的使命。
形成社區設計模式
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種模式緊密結合
如何讓社區規劃師不是一陣風,如何讓社區與規劃師們結合更加緊密,這是楊浦區和各個簽約規劃師共同思考的問題。
徐磊青説,在經濟和社會主體日益多元的今天,公眾的自我意識與維權意識逐漸增強,公眾參與城市決策與規劃的熱情愈發高漲。一個好的社區規劃應該將“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種模式緊密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推動社區規劃可持續發展。作為政府和居民的“中間人”,社區規劃師應以自身的工作帶動社區自治、共治能力的培育。
根據楊浦社區規劃師的制度安排,社區規劃師受聘後,將定期與所結對的街道(鎮)進行溝通,指導街道(鎮)對轄區內亟待改善的老舊社區、具有提升優化潛力的小區內部公共空間、街角街邊公共空間、慢行系統等進行全面摸排和分析,並結合居委會及居民訴求,共同選取可實施的社區更新項目。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王紅軍説,從專業角度來看,城市規劃師和社區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繫,“建築學專業的出發點就是研究人與空間的關係。讓城市規劃師回到社區中,通過專業的介入讓社區生活重新煥發活力,這是挑戰,也是規劃師們努力的方向”。
“過去是帶學生做項目,未來是帶居民做微更新。”徐磊青認為,社區更新著眼于公共空間的提升,最終將達到居住環境、就業環境、經商環境、文化環境的全面提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