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是生菜吧?那這邊的是草莓嗎?”“不不不……這是茼蒿。”剛走進安徽省鳳陽縣大廟鎮東陵村農業示範區,記者便被滿眼的大棚吸引了。棚外溫度接近零下,積雪還未完全化掉,棚內卻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東陵村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和蔬菜大棚。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1月16日上午,中國青年網記者跟隨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安徽省網信辦承辦的2018“新時代 新夢想”全國網路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大廟鎮的東陵村。

東陵村北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皇陵僅一墻之隔,所以老百姓都稱東陵村是明皇陵的“後花園”,用東陵村村支部書記李筱姣的話説,咱們這兒的村民都是曾經守陵人的後代,是地地道道的東陵人。李筱姣向中國青年網記者介紹,這裡也是李克強總理曾經度過三年知青歲月的地方。

“我們這裡沒有其他村能夠作為特色來發展的礦産資源,也沒有雄厚的産糧基礎,但我們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優勢……”李筱姣説,不讓種地成為農民唯一的經濟來源,因地制宜,根據村裏得天獨厚的優勢謀發展,照樣可以做得好。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改革精神的指引下,東陵村整出了自己的特色鄉村發展之路,在2016年獲得安徽省生態村、安徽省旅遊示範村榮譽稱號。

那麼,這個生態村和旅遊示範村有啥發展“高招”?

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脫貧動力,帶領群眾發家致富

  陳如芬端著一筐自家種植的大棚草莓請大家品嘗。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如芬,如芬,來給大傢夥講講你的奮鬥史。”在東陵村,陳如芬這個名字家喻戶曉。她是三個孩子的母親,曾經也是東陵村的特別貧困戶。與丈夫離異後,她獨自帶著三個未成年的孩子上學,生活非常困難,甚至連住房都沒有,眼看三個小孩就要輟學。在這種情況下,村委會和合作社幫助她解決了臨時住房問題,並安排她在合作社打工。2009年,她租了8個鋼架大棚,陳如芬説,“那時候我從閨蜜那兒拿了幾千塊錢,開始種地,生活步入正軌。”

9年後的今天,陳如芬已經有31個蔬果大棚,“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和妹妹、妹夫一起搞這個,沒有自然災害的話,一年能有十幾萬的收入吧。”2016年,陳如芬還在縣城買了一套123平米的房子,一套屬於自己和孩子的房子。大女兒也很爭氣地考入鳳陽縣最好的高中讀書,二女兒和小兒子也都在上學。

聽陳如芬講訴她個人生活的變化,不禁讓人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提到的“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沒有哪一件事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要靠自己不斷的努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

陳冠玉告訴大家,再過幾天東陵村的合作社就成立十週年了,到時候希望大家都能來看看。中國青年網記者 宋莉 攝

陳如芬如今已脫貧,除了她自己的奮鬥,也少不了東陵村合作社的幫助。説起合作社,如今74歲的陳冠玉老人是這裡的“大名人”。2008年,64歲的陳冠玉聯合村裏幾個種糧大戶,率先在全縣成立了村級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利用社員的閒散資金,以資金互助的方式抱團發展,為東陵村貧困戶脫貧致富和村裏的創業項目提供資金支援。目前,合作社已被授予國家級示範合作社。

2014年7月底,陳老還建立了全縣第一個“合作社+殘疾人+貧困戶”模式的扶貧基地,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和貧困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幾年來,扶貧基地已先後幫助近3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陳如芬就是其中之一。陳冠玉老人也被村民讚為幫助貧困戶脫貧的“老黃牛”,並獲得“安徽省農民創業帶頭人”的稱號。

“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脫真貧,真脫貧!

剛走進東陵村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句標語牌尤為醒目。東陵村村支部書記李筱姣説,能幫助老百姓把日子過得更美是她的追求。

  東陵村村支部書記李筱姣。許夢宇 攝

東陵村能有現在的發展離不開村幹部對於這個村的管理和規劃。“在農村建立規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説起這個,李筱姣很有感觸,她説,過去有些村民生活實在困難,成了村裏的低保戶,在大家的幫助和他們自己的努力下成功脫貧,“不過很多人脫貧後,條件不符合低保了,還不願意出來,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挺困難。”不把制度性的評比透明化,會讓人覺得有“貓膩”,於是她們開始把各項規章制度一條條整理出來放在公示欄,大家照此對比一目了然,也打破了“老好人”和不公平的議論。

另外,李筱姣告訴中國青年網記者,新時代裏的資訊化管理很奏效,對農村而言也是這樣。“外出務工人員,可能只對涉及到自家的事感興趣,不便於其他事情的宣傳和管理,我們為此專門建了一個群,把在外的人都拉進來,有什麼新的政策可以在群裏進行宣傳和解讀……”

發揮大學生村官的作用也是當前的一個亮點,李筱姣説,目前他們正在著手建設東陵生態旅遊觀光園,把合作社産業基地打造成明皇陵的後花園,總理知青點的生態園。描述起未來的規劃,這位女村支書滿懷憧憬,她指著看起來有點“荒蕪”的角落説,以後旅遊景點建好了這裡就是廚房,這裡是東屋,這兒是……她不停地比劃,或許對於不熟悉這裡的人來説,無法想像這片土地未來會是哪番場景,但是對於李筱姣來説,對於東陵村近期的發展場景規劃她早已了然於心。

“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2018年是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提到的: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就又邁進了一大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要將改革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