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姑娘挖出億元虛假訴訟推動全國銀行業務更新

個人簡介: 張宇筠,2003年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系畢業後,進入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法學院深造。2005年回國後曾任職新華社廣東分社編輯、涉外律師行實習律師,2008年考入廣州市人民檢察院,在民事行政檢察處工作,長年專攻虛假訴訟等民事監督工作。2014年獲“廣東省民事行政檢察業務標兵”稱號,2016年獲2014~2015年度廣州市三八紅旗手稱號和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

檢察官張宇筠“死磕”一個被電詐分子利用的漏洞 推動銀行在全國推行新業務版本

“80後”姑娘挖出億元虛假訴訟

方晴

説起檢察官,人們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在法庭上慷慨陳詞的公訴人或正氣凜然的反腐鬥士,但記者眼前這位檢察官説話輕聲細氣、模樣文靜溫婉。不同於在刑事檢察和反貪反瀆部門的同事,在民事行政檢察處工作9年,張宇筠常常面對的是前來申請監督的百姓。

然而溫婉的張宇筠也有“倔”起來的時候——她把花3個月時間加班收集的600頁書證擺在百般抵賴的犯罪嫌疑人面前,讓他不得不承認自己通過9起虛假訴訟逃避了9346萬元債務;她“死磕”一個被電信詐騙分子利用的銀行漏洞,最終促使該銀行在全國範圍推行新業務版本;沒有豪言壯語的她,談起虛假訴訟專題研究卻神采奕奕、滔滔不絕。採訪結束時,她交給記者一份“廣州市檢察系統虛假訴訟辦案指引”為自己代言。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方晴 通訊員熊煥

用證據查出虛假訴訟大案

2010年,廣州凱運公司因拖欠銀行貸款,其所屬的一塊用地被法院以4370萬餘元公開拍賣。該公司老闆鐘某為避免拍賣款項被全部執行,串通律師李某,通過偽造證據、虛構合同關係等製造9宗欠款糾紛訴訟來“搶債”,立案標的達1.3億元。這宗廣州市檢察機關查辦虛假訴訟以來的第一大案,由張宇筠辦理。

2013年,張宇筠根據民生銀行向增城市檢察院提供的線索,找到3年前結案的案卷材料,發現9件欠款糾紛民事訴訟的被告均為凱運進出口貿易發展有限公司,9名原告的訴訟代理每人平均為同一律師李某。在凱運公司即將被強制清償3000多萬元銀行欠款之前,被法院裁判欠下了另外9名原告近億元債務,哪來的這麼多“巧合”?因為民行處沒有採取強制措施的權力,張宇筠只能一邊蒐集證據,一邊詢問當事人。

“這麼久的事情我也不記得了……那個租賃合同不是我負責的。”鐘某要麼裝聾作啞要麼消極抵抗,公司司機劉某、律師李某的回答也與他一致。張宇筠沒有放棄,而是抽絲剝繭般一遍又一遍地查看案件的現有證據,發現9名原告都是老闆的親朋好友,還通過對財産租賃合同和庭審筆錄上的筆跡鑒定,確認合同為倒簽、庭審筆錄的簽名也是偽造的。

當張宇筠把600多頁的書證擺放在當事人面前,用專業犀利的語言指出他如何製造虛假訴訟並露出破綻時,鐘某的防線崩潰了,“你們都掌握了,我認。”

9件案件原判被撤銷,老闆鐘某不但沒有逃過3000萬元的債務,還和因聽命于領導偽造合同的司機劉某、剛剛取得律師資格不久的李某、司法局員工“訴訟掮客”黃某一同,站上了被告席。

推動全國銀行業務更新

當張宇筠收到一名七旬老翁的申請檢察監督材料時,她沒想到會因此引發一個全國性的銀行業務版本更新。

那位七旬老翁是廣東某高校的教授,生活閱歷豐富,在接到詐騙電話後,前往銀行執意辦理了一項其完全陌生的網上託管賬戶業務。在銀行櫃檯出示有效證件並簽署了一系列文件之後,老教授辦妥了授權管理人全權代理其本人管理賬戶的手續,並向該賬戶存入近95萬元,存入當天即被其授權的管理人通過網上銀行轉走。老教授隨即報警並向法院提起訴訟索賠,但損失已難追回。

因為對“網上託管賬戶業務”完全陌生,張宇筠對案件所涉及的複雜的法律關係進行了梳理,廣泛蒐集銀行管理制度,仔細研讀了金融方面法律法規、部門規範及司法文件。她沒有找到銀行須承擔損失責任的法律依據,不得不回絕了老教授的申請。

但這不是句號。張宇筠發現,儘管“網上託管賬戶業務”本著方便老年用戶的初衷,不需要授權代理人本人攜帶身份證便可辦理相關手續。但沒想到這個漏洞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了電信詐騙的工具。她由此向該銀行省分行及其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該銀行總行也對檢察建議表示高度認可,並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業務版本。

“公平正義實現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所有案件都必須通過剛性的抗訴方式來監督,有時柔性的檢察建議方式可以取得更佳的監督效果,為全國老百姓的錢袋子安全盡心盡責。”張宇筠説。

“織出別具人情味的法網”

“小時候看港臺劇,以為檢察官在法庭上很威風。我在進檢察院前在律師行工作,面對的多是‘高大上’的涉外並購業務。一開始聽到自己被分配到民行處,完全不知道是幹什麼的。後來發現,民行處檢察官常常面對的是離婚、道路交通事故這類標的小、甚至當事人難纏的案件,一度有心理落差。”張宇筠坦言。

工作近10年,張宇筠對這份工作有了不一樣的認識。“民行處每天都與老百姓打交道,雖然有的案子不支援監督申請,但對當事人進行釋法説理,讓他們聽進去,我們也就為社會化解矛盾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雖然我們每天像機器一樣不停地運轉辦案,雖然法律是文字的,但我們的心始終是暖的。有時候,化解矛盾只需要再往前邁一小步,再多做一點事,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檢察官用心織就一張別具人情味的法網,不正是執法為民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