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工作的女博士饒源(化名)遭遇了人生最昏暗的5天。1月6日下午5時,她接到一個自稱是經偵民警的電話,表示饒源在北京開的一張銀行卡涉嫌洗錢,涉及金額128萬元,要她向警方説明情況。此後,自稱是“北京市公安局”和“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的人陸續和她通話。這些假冒的公檢法人員要求饒源籌集128萬元,打入所謂的“國家賬戶”,待查明真相後返還。饒源信以為真,連續5天匯款85萬元,等到1月11日再也聯繫不上對方時,她才發覺受騙。

1月6日下午5時,在廣州醫科大學做實驗的女博士饒源接到一個來自廣州的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經偵民警,告訴饒源,她去年12月29日在北京開了一張銀行卡,涉嫌128萬元的非法洗錢行為。“她幫我轉接北京市公安局説明情況。”饒源説。

電話在沒有斷線的情況下,轉接到一名男性,這名男性自稱是北京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員,他告訴饒源:“如果不是你,説明你的個人資訊已泄漏,你要找回所有的銀行卡和密碼。”

他還提醒饒源不要挂電話,如果斷了也不要回撥,系統會自動回撥。“每當斷線後,10秒之內就打過來了。”饒源説。

這名男性不斷強調事態緊急,要求饒源找回全部銀行卡,去賓館開房,並保證身邊沒有人。“他問我身邊有無傳真機,要傳兩份文件給我看。”

饒源回家找了所有銀行卡,去賓館開了房,但身邊並沒有傳真機。隨後這名男性告訴她,在電腦上輸入一個IP地址,頁面彈出的是所謂的“國家案件資料庫”。“他告訴我案號,我讓自己去查。還説這是一級保密案件,不要對別人説,泄密的話要追查。”饒源説。

網頁彈出兩張文件,開頭都寫著北京市人民檢察院,一張是“凍結管收執行命令”,第二張是“刑事拘捕令”。饒源的名字和身份證號都在上面。不過文件蓋的紅印卻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最高人民檢察院”。這個印章顯然不對,但饒源並沒有留意。“看到自己被通緝,直接就蒙了。”

隨後,饒源接到一個來自北京的電話,對方自稱是“高科長”,要求饒源把錢匯入四個所謂的“國家賬戶”接受檢查,檢查完會還給她。饒源把取出的十幾萬元全部存入指定賬戶。

“高科長”告訴饒源,她可以在賓館休息,一會有檢察官來接這個案子。一名女性冒充女檢察官之後與饒源通話,她説相信饒源是受害者,但法官需要兩方面補充證據。一是不在場的證據,需要饒源去年12月29日的快遞簽收單、淘寶訂單。二是財力證據,因為據一名“銀行內鬼”指認,饒源因急需用錢才去洗錢。所以饒源需要通過其他渠道籌集128萬元,來證明自己不需要通過非法手段籌錢。她們雙方因此加了QQ進行聯繫。

“她説,如果能借到128萬打入‘國家賬戶’,就可以解除嫌疑。”饒源當時完全相信對方,甚至把對方當做救命稻草。

在QQ通話記錄上,記者看到,饒源還不斷感謝這些騙子,稱“感謝公檢法工作人員,為人民的清白,晚上加班加點”。

饒源隨後向哥哥和朋友借錢,又把網路平臺能借的錢借了個遍,最終把85萬元打入四個“國家賬號”,1月11日打入最後一筆25萬元時,她發現這些假的公檢法人員都聯繫不上了,才發覺自己上當,並來到六榕派出所報案。

饒源29歲博士畢業,也是入選2017年博士後創新人才支援計劃中的三百人之一,可以説是優秀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的代表。然而,這場詐騙案件中,騙子固然可惡,科研人員的單純也顯露無遺。饒源説,自己這10年來都泡在實驗室,生活圈子有限,她對新聞八卦沒有興趣,她的微信朋友圈功能是關閉的。而曾經驚動全國的“徐玉玉”電信詐騙案,她更是從來沒有聽説過。(記者龍錕)

騙子“衝業績” 護好錢袋子

昨日,廣州警方通報:近日,詐騙分子再度活躍,準備利用歲末年初這段時間“衝業績”,其中冒充“公檢法”的電信網路詐騙更是不斷出現,市民群眾要提高防範意識,守緊自己的“錢袋子”,牢記“要轉賬,疑詐騙!”

1月5日,一位家住海珠區的六旬老太太在家中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以冒充保險、公安人員,稱其“涉案”的詐騙手法。誘騙老太太到工商銀行辦理了U盾,並特別購買了手提電腦,回到家中後,老太太按對方提示,一步步進行電腦操作,直到1月10日其家人發現不妥時,老太太節儉一生,積攢下來的227余萬元已被騙走。

騙子來勢洶洶,反詐中心民警也爭分奪秒與騙子“鬥法”。據了解,去年4月以來,廣州反詐中心應用多個科技系統挖掘預警數據,提前介入,提醒、勸阻潛在被騙群眾8.6萬多人,日均撥打勸阻電話1000多個,從源頭上降低群眾被騙可能性。

1月8日上午9時許,廣州市反詐中心在辦案中發現,一位事主疑似接到騙子發來的虛假通緝令,與騙子進行過長時通話。反詐中心值班員小關發現後,爭分奪秒撥打事主手機,事主卻一直關機,小關立刻報告值班組長進行資訊研判,嘗試聯繫事主家人。

當天9時18分,小關成功接通事主母親黃女士的電話。黃女士起初半信半疑,於是小關耐心細緻地為黃女士解析騙子的行騙手法,並再次説明來意。黃女士與丈夫交流後,終於回憶起不久前與事主進行視頻通話,事主在通話中確實異於平常——事主曾提出要家人轉賬2萬美元,卻沒有説明原因,肢體神態也表現得緊張、驚慌。小關聞言,立即讓黃女士設法儘快聯繫事主,防止受騙。

當天9時28分,小關再次致電黃女士。黃女士稱已聯繫到在美國讀書的兒子,並讓兒子通過揚聲器與小關通話。

據事主稱,自己接到冒充領事館工作人員稱其涉及經濟案件需配合調查的詐騙電話,對方甚至發來偽造的通緝令,導致自己信以為真,這才急切要求家人轉賬2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萬元)以“配合調查資金來源”。小關不厭其煩,為事主上了防詐騙的一課,事主和家人恍然大悟。黃女士後怕地表示,幸好反詐中心及時勸阻,自己停止了轉賬操作,避免了損失。(記者李棟 通訊員楊明華)

又到歲末年初 電信詐騙高發

歲末年初向來是電信網路詐騙的高發期。警情分析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詐騙類警情在全市各類警情均呈大幅下降趨勢的情況下出現反彈,同比上升15.8%,遠郊區域同比升幅均超過20%,非接觸型詐騙(電信網路詐騙)警情仍然是詐騙類警情的主要類型,佔80.4%。

警方分析,詐騙團夥利用網路電話直接致電事主,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以各種無中生有的事端讓事主感到恐慌、困惑,恐嚇、威脅,稱事主涉嫌信用卡詐騙、販毒、洗錢、走私、販賣兒童等犯罪,要其配合調查。

受害人大多都有“急於要為自己證明清白”的心理特點,將存款存入騙子聲稱以“保護賬戶資金安全”為由的“安全賬戶”;或在騙子的誘騙下,點擊其提供的虛假網站連結,在發現內有事主的個人資料、照片及“涉及罪名”等資訊後,聽信了騙子“核查資金”的荒唐理論,提供了自己的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資訊。

反詐中心提醒

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不存在“電話辦案”,沒有“安全賬戶”,要求做“電話筆錄”、“絕對保密”、上網查看“通緝令”、接收“逮捕令”的都是騙子!

凡是自稱通信管理局、電信運營商、銀行等客服人員,以個人資訊洩露、涉嫌洗錢等為由主動幫忙轉接公安機關的都是騙子!

任何要求把資金歸集到指定賬戶(無論是自己名下的賬戶、還是對方提供的賬戶),要求您開通網銀,提供銀行賬戶、密碼、驗證碼的都是騙子!

任何到府索要銀行賬戶、身份證、密碼、驗證碼的人員都是騙子!

接到陌生電話,如有疑問,請立即撥打110向反詐中心諮詢、舉報。(記者李棟 通訊員楊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