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讓中華民族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兩年間

施工船在長江蘄春航道進行航道整治沉排作業(2017年1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新華社武漢1月8日電 題:三大城市群共舞長江巨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兩年間

新華社記者王賢

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長江,蜿蜒奔流約6300公里後入海,如一條橫貫我國東西軸線的巨龍。這條巨龍的龍頭、龍腰、龍尾,分別是在中國東中西部舉足輕重的長江三角洲、長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為三大城市群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點亮經濟帶:城市經濟實力不斷躍升

2017年12月4日,台灣榮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大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分別與中國鐵建重工公司簽訂2臺6米級土壓平衡盾構機供貨合同。鐵建重工自主研發的盾構機已連續四年佔國産市場“半壁江山”。

長沙市將目光聚焦實體,要素優先實體,服務保障實體,裝備製造、食品加工、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等傳統産業增長強勁,國家智慧製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加速推進,GDP邁向“萬億元俱樂部”。

長沙市市長陳文浩説,2017年長沙市地區生産總值預計達到10200億元,增長9%,成為中部第二個突破萬億元大關的城市。江蘇無錫也宣佈2017年GDP破萬億元。至此,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有5個城市常住人口超千萬,9個城市GDP超萬億元。

同樣是區域大城市,合肥市積極探索“創新轉型升級”發展之路,預計2017年GDP達7000億元,增長8.8%左右。“合肥沒有礦産、原材料等資源,一直把創新作為發展的原動力。”合肥市常務副市長韓冰説,依託大科學裝置集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如火如荼。

同時,特色小鎮和港城融合發展加快。浙江建設了100多個特色小鎮,其中杭州市余杭區夢想小鎮兩年匯聚了1萬多名創客、2000多個創業項目。上海臨港地區依託洋山港,發展現代物流、汽車、海工裝備等,崛起一座産值超千億元的臨港新城。

高品質發展: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身

2017年11月3日,由長江中游115家相關企業等組成的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港航聯盟在武漢成立。此前,“中三角省際集裝箱班輪”雙向對開、班期穩定,武漢陽邏港-湖南嶽陽港-江西九江港間有了物流新通道。

武漢港航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宗孝説,長江經濟帶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滾滾長江足以容下沿線各大港口,決不能再走相互掣肘、分裂割據的“老路”。

長期以來,三大城市群內部生産力佈局不盡合理,産業同質化較嚴重;區域間競爭大於合作,要素自由流動不暢,産業整合難,行政區型經濟特徵明顯……

上海社科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原所長鬱鴻勝表示,城市群就是要實現從行政區經濟到經濟區經濟的跨越,必須加強協調聯動。

記者採訪了解到:

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務實推進,城市群交通工程進展明顯,成渝高鐵開通兩年來,5200萬人次乘坐高鐵往返兩地;

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之間溝通協調機制順暢,人員往來熱絡,城市群交通基礎設施、旅遊、民生等領域合作密切,産業協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上海龍頭牽引和溢出效應增強,長三角制度合作不斷;滬嘉杭G60科創走廊、滬蘇大豐産業聯動集聚區、上海合肥産業園等助推長三角一體化步入深水區。

城市群發展讓老百姓更有獲得感。湖北黃梅小池鎮與江西九江一江之隔,現在到九江就醫的人很多。“以前到九江看病,報銷要往縣城跑幾次,現在直接在醫院報銷,方便多了。”小池鎮濱江新區居民王輝説。

巨龍正起舞:協同聯動迸發發展活力

2017年底,武鋼有限彩涂機組完全按寶山彩涂體系進行生産和品質控制,實現月達産,武鋼有限具備了大批量生産高端彩涂鋼板的能力。

一年多來,寶武重組有序推進,預計2017年協同效益可達10億元,武鋼有限已實現扭虧為盈。如今,寶武集團正牽頭對重慶鋼鐵進行破産重整。分立於三大城市群的重鋼、武鋼和寶鋼無疑將形成新的協同優勢。

長江經濟帶橫跨東中西部,既有富饒的長三角地區,又有貧困的烏蒙山區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流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區域合作虛多實少,城市群缺乏協同,帶動力不足……

武漢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吳傳清説:“要讓長江巨龍起舞,既要充分發揮長三角的龍頭牽引作用,也要讓龍腰壯起來、龍尾擺起來,三大城市群的功能互補、分工協同尤為重要。”

市場已先行一步,上海的龍頭牽引作用日益顯現。上港集團在長江實施了“6+4”港口投資體系和“3+1”航運投資體系,長江對上海港箱量的貢獻近三成。中遠海運集團在長江運營7個碼頭,控制著151艘駁船組成長江支線船隊……

兩年來,覆蓋全域的長江經濟帶省際協商合作機制建立,涵蓋三大城市群的長江經濟帶航運聯盟、金融租賃服務長江經濟帶戰略聯盟成立,長江航運“一體化管理、一條龍服務”的管理模式成效顯現……

城市群的協同合作關鍵是找到利益共同點,實現資本和利益的聯接,創新機制互利共贏。專家認為,建立利益共用和補償分攤機制,引導産業優化配置和資源合理流動,才能形成特大城市和城市群為引領,大中小結合、東中西聯動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