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著眼于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實現現代農業産業化。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方式仍比較粗放,傳統農業基本還是靠天吃飯。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鬚髮展現代農業産業,走現代農業産業化之路。一方面,要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生産模式,實現農業生産過程的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産效率。另一方面,還要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農業,不斷完善農業的基礎科研、應用科研及推廣體系,不斷提高科技對增産的貢獻率,從而提高農業産品産量、品質,降低生産成本,實現生産技術科學化。
二是實現生産經營資訊化。其一,現代農業需要大量的資訊資源支援。科學技術能夠提高農業生産效率,但是,光有這一點還遠遠不行。現代農業産業除了要具有較高的産量以外,還要形成産業經濟。這一切,都離不開資訊資源支援。其二,現代農業産業化需要大量的資訊技術支撐。現代資訊技術的發展給現代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網際網路+”帶動傳統農業升級,對農業商品的銷售方式帶來了突破性的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轉變農業生産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步伐。現代資訊技術在農業方面的進一步運用,網際網路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産業鏈模式將是農業現代化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其三,數字農業是未來現代農業産業化的發展方向。數字農業以資訊技術、生物工程技術、自動監控等高新技術為基礎,力求節約資源,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均衡,以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這是農業資訊化的必由之路,將有利於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三是實現鄉村治理法治化。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在鄉村治理法治化上狠下功夫。一方面,要探索鄉村治理新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進村務公開,發揮社會各類人才、新鄉賢等群體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強農村法治思想建設,提高村民法治認識水準,特別要提高農民的法律保護意識,教育農民牢固樹立學法、懂法、愛法、護法、用法的思想觀念,增強個體法治意識,厚植法治文化,奠定堅實的農民法律保護基礎。
四是實現鄉風建設文明化。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證和體現。必須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用文明之風滋養美麗鄉村。需要注意的是,文明鄉風的形成離不開良好的氛圍,必須在營造文明鄉風的濃厚氛圍上下大力氣。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調動起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向上的熱情,凝聚起新時代億萬農民群眾全面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強大力量,還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國農民吃苦耐勞、勤勞善良等優良傳統,進而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此外,充分挖掘併發揮當地優秀鄉土文化、創造新型的鄉村文明風尚,也是題中應有之義。總之,鄉風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的持久的工作,要堅持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于農村工作之中,堅持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鄉村自治組織和文明骨幹分子的積極性,形成鄉村文明建設合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其森 係中共山東省委黨校中國農民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