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十九大報告中的這句話,在全國各地鄉村受到熱烈歡迎,人們説得最多的就是“吃了‘定心丸’”“以後就是加油幹”。
“承包到期再延三十年,我這輩子都可以幹迴圈農業了。”河南平頂山天健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延輝説。他從周邊農戶流轉了1500多畝地種植供港菜心,並配建了3000頭豬的養殖場,迴圈農業做得有模有樣。
張延輝算了筆賬:這兩年已經在承包土地、建設豬舍等方面投入了1200多萬元,預計還要在未來3年投資4000萬元左右,這些投入大概需要5年收回,如果不能延長承包,這些年的投資勉強能收回成本,賺不到什麼錢。
土地承包到期再延三十年的政策不僅對種植戶有意義,對養殖大戶也很重要。
“現在已經看中一塊地方,也和村民談妥了,那塊地現在的流轉合同還有一年到期,到期後就會跟我簽流轉合同,打算一次簽個二十年。”廣西扶綏縣中東鎮生旺龜類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建明説,十九大報告中,他對“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印象最深。
李建明從1992年開始養殖烏龜,目前有5個養殖基地,10萬餘只烏龜,隨著規模的擴大,必須流轉更多的土地建龜舍養烏龜。
“延長了三十年,中!”平頂山市魯山縣辛集鄉清水營村民高國奇説,他把土地流轉給公司,再到公司打工幹活,收入更高些。
高國奇今年53歲,家裏有7人、7畝地,因為大部分是坡地,上水困難,種植的玉米、小麥每畝年産量也就300來斤,可以賣個2000元左右,加上農閒時的打工收入,減去平時花銷,“基本沒剩什麼錢。”他説。
土地流轉讓他的收入變高了。2015年高國奇以每畝每年600元的價格,把7畝地流轉給了魯山瑞亞牧業有限公司,並在公司裏做起了奶牛飼養員,除了土地租金收入,每個月都有2000多元的務工收入,比以前強不少。
得悉“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長三十年”,全國各地的農民、種植大戶、企業等與土地流轉相關的工作者,都放下了心,開始變得自信,並逐步謀劃著更長遠的發展。
“未來,還要流轉2000多畝土地,發展迴圈農業的同時,也做觀光采摘等各種旅遊項目,最終建成真正的農業生態園。”張延輝説。
“2020年前,我要投資2000萬元,新建十幾條烏龜養殖大棚生産線,還要發展深加工,做龜酒等多個産品。”李建明説。
“下一步,要建國學大講堂,教國學和禮儀,吸引更多遊客來尚書幹文化遊。”浙江安吉縣皈山鄉尚書幹村黨支部書記李錫良説,現在全村600多畝地流轉到村集體統一經營,“有了‘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做底氣,以後要更加專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許晟 唐弢、孫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