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這裡的鄉村熱氣騰騰

——河南省永城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見聞

光明日報記者 尚文超 王勝昔丁艷

12月初,豫東永城,雖然已是寒冬,但麥田一片蔥郁,當地幹部群眾的幹勁熱氣騰騰。

一大早,幾十人聚集到酂城鎮黨委的大門口。

“人齊了,出發!”一天之內,鎮長蔡鑫帶著鎮兩委班子和各村村支書,一口氣考察了遠近8個鄉鎮。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震撼。各兄弟鄉鎮發展意識之強、工作幹勁之足、推進速度之快,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我們小跑都追不上了,必須馬上幹起來!”回來的路上,蔡鑫發話了,所有人心裏都不輕鬆。

酂城並不算市裏的落後鎮,只是永城市比學趕超的氛圍濃厚,讓當地幹部群眾唯恐落後。

“開完十九大,總有股衝勁要幹起來。”蔡鑫説,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讓我們鄉鎮幹部群眾分外提神。”

河南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大省,鄉村振興戰略為河南農村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機遇。“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振興鄉村的大潮,在中原大地如同黃河之水破冰一般奔涌而來。

  永城新貌 資料圖片

轉型:塌陷區裏崛起現代農業

河南永城是煤炭之城,這裡因煤而興,也因煤而痛。採煤造成的塌陷區像大地上揭不掉的瘡疤,制約著這片土地的可持續發展。

煤挖走了,地塌陷了,房屋歪了,污水橫流。怎麼看都是個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永城人因勢而為,塌陷形成的湖泊經過規劃建設變為景色宜人的風景區,24平方公里的日月湖、最新落成的沱河濕地公園等景區湖光山色、風光旖旎。

更大面積的復墾土地上則在進行著超前的産業升級。

  城廂鄉農業生態園引領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資料圖片

劉傑本是當地有名的煤炭企業主,他怎麼也想不到,奮鬥了幾十年,自己又做回了“農民”。因看好農業的長效利益,這些年,他陸續投資3.8億元在城廂鄉復墾土地上建起了3700畝的生態農業園。生態農業園引進最新種植、養殖技術,並延伸至加工包裝、觀光旅遊等下游項目,貫通一二三産業。

劉傑看起來像有50多歲。他説近來為農業生態産業園操碎了心,頭頂上的頭髮都稀疏了不少。最讓他擔心的,還是土地問題。做了這麼多,土地是根本,若是哪天附近的村民突然決定不租給他了或者提出個天價租金,他就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

“十九大報告給我吃了定心丸。”劉傑説當天聽直播,聽到“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激動得直拍大腿。

“再操心也要幹下去。”劉傑説,國家政策有利,真是天時地利人和。

  高莊鎮車集村的花卉種植基地。 資料圖片

城廂鄉黨委書記王燦覺得,十九大報告白紙黑字,句句有千鈞之力。有的是定心丸,有的是航向標:“基層幹部該做什麼、支援什麼、否定什麼更加明白了。”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大規模對外招商引資給永城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在劉傑的生態園隔壁,通過鄉政府招商引資,江蘇林洋新能源農光互補項目在此落地。一期佔地600畝的光伏發電基地已經落成,並即將併入國家電網。齊整整排列的太陽能面板蔚為壯觀,滿眼望去,皆是鄉村經濟發展的現代化姿態。

明年8月,到了適合播種的季節,上萬株牡丹花就將播下。牡丹喜陰,適合在面板支架下播種,到盛開時連片牡丹與光伏面板上下呼應,再與鄰居天成生態園連成一片,將共同構成一幅美妙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永城産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現代化農村的輪廓越來越清晰。

創新:點中鄉村治理的要害

2017年11月14日,第五屆國家文明城評選結果宣佈,永城一舉拿下全國文明城市稱號。3天后,市委書記孟慶勇作為永城市的代表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這條消息在永城傳遍了大街小巷。

“文明城市”,文明的不只是城市,文明的種子也散播在永城鄉村的廣闊天地間。

條河鄉邵山村的邵老漢愛鬧事在十里八村有名,今天鄰居家的樹枝長到自己家院內要鬧,明天澆地人家佔了他的水龍頭也要吵上一番。

近日,在鄉里召開的鄉風文明建設大會上,邵老漢主動站起來發言:“我保證,再也不鬧了,否則我邵字倒著寫!”

邵老漢的態度為什麼發生180度大轉彎?這源於永城市委市政府組織的“平安文明村”創建活動,這是永城建設文明鄉風的一次新嘗試。

聽聽辦法,你就能明白它會多有效果。

在全市內進行平安文明村評選,大體上要符合如下標準:無重大刑事案件、無邪教組織活動、無安全責任事故等。當然評選時還有若干條可執行的細則。

當選為全國文明村的,村民可以得到很實在的獎勵。第一、二項針對孩子,市內中考學生可加5分;市內公辦校高中生免除學雜費。第三、四項針對老人,60歲以上老人免費乘坐公交車;70歲以上老人增發老齡補貼。第五項針對病人,大病報銷比例提高10%。第六項針對年輕人,在城區購買商品房的,每平方米補助150元。

六條獎勵政策像點穴般條條點在關鍵點上,點得人精神煥發。

這項辦法被永城市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邵明傑簡稱為“三無六獎勵”,在永城迅速實施落地。

辦法頒布後,村莊裏的風氣大為扭轉,人人打起精神來,以身作則又互相監督。賭博鬥毆的少了,搞封建迷信活動的少了,連夫妻不和都少了許多。騰出工夫來,村民或是看書寫字唱戲,或是研究農村新産業,鄉村面貌為之一新。

村民們説:“也不是就為了獎勵,這是份榮譽,誰都願意當先進分子。”

邵明傑認為,這項辦法讓村民有榮譽感,有爭先感,獎勵只是輔助的,“它能證明我們政府是重視這項榮譽的,開展這項工作是實打實的。”

“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永城探索出一條富有創造性和實效性的新路。

幫扶:激發鄉村致富活力

創造富裕生活需要每一個人的熱情與努力。怎樣幫助農民拓寬增收渠道,調動起農民的致富熱情,是永城各級黨委政府不斷研究的課題。

太丘鄉兩委為此絞盡了腦汁。在農村裏,養家糊口的重任大多落在男人身上,婦女們則多數賦閒在家。“得想個辦法把婦女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鄉長姜永紅説,按照中央精神,扶貧要精準,要適合農村,適合婦女,又要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玉米皮編織項目因此脫穎而出。

用地裏收來的玉米皮編織坐墊、儲物籃、挎包、拖鞋等日常用品,不用油不用電,家家都有“原材料”,自己在家裏就能幹,非常適闔家庭婦女業餘創收。於是鎮裏籌集3000萬元,成立了太丘鎮草編工藝品公司,為村民提供免費的技術培訓,編織産品有渠道可自銷,沒渠道交給公司代銷。培訓班的推出大受歡迎,目前接受過技能培訓的已有三個批次近百人。

姜永紅説,培訓班的位置專門選在了幼兒園隔壁,婦女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後就可以過來學習,學完接孩子回家。村民王銀環已經學了一個月,學會了編織幾種樣式,“我打算開個淘寶店,名字就叫‘銀環小鋪’怎麼樣?”王銀環説著哈哈笑了起來。雖然50多歲了,王銀環對自己開淘寶店舖的新生活充滿期待。

丁莊的蔣峰多年在外打工,最近他回鄉創業,也看中了這個項目。蔣峰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已掌握了基本技能,最近又帶來了村裏的幾名婦女來學習:“我打算辦個加工廠,先培訓一些技術工人。”蔣峰説,自己把産品圖片發到朋友圈,外地打工認識的朋友們都很感興趣:“朋友多路廣,我能很快打開銷路。”

多年來,和全國很多地方一樣,永城市在城市化進程中鄉村勞動力不斷外流,鄉村留下更多的是留守老人和兒童。

蔣峰認為,鄉村裏人居環境、教育、衛生、創業條件都在改善,對於漂泊在外的人來説越來越有吸引力。

儘管積累並不算雄厚,年齡也不算小了,但返鄉的“蔣峰們”給永城鄉村帶來了新的活力。

市長李中華説:“要提供更好的環境,讓更多的人願意來到農村,這是基層幹部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鄉村越好,就會有更多人回來,更多人回來,鄉村就會更好。李中華覺得,這是一個正向螺旋式上升的雙贏趨勢。

行動起來的不止太丘鄉,也不止有玉米皮編織項目。高莊鎮車集村看好方圓三百公里內沒有大型花卉市場的商機,建起了佔地2萬平方米的花卉交易中心,中心裏一個不足30平方米的攤位年收入能達到15萬元以上,村民生活因此大為改善。演集鎮重點扶持了一個玉米加工企業,通過玉米精深加工和産業鏈條的擴充,帶動鎮北部農村的全面富裕。

信念:當好為民服務的“小茶壺”

“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是我們黨在縣域治國理政的重要骨幹力量。記者在永城採訪,時時能感受到這“重要骨幹力量”的“勁道”。

在永城,見面經常有人這樣做介紹,我是“小茶壺”,這是“推土機”,這是“滅火機”……

乍聽起來一頭霧水。

這些稱呼的發明來自市委書記孟慶勇。根據幹部的不同職責,他總結了這些稱號:落實十九大精神一往無前要像“推土機”;深耕精神實質,使精神落到實處要像“旋耕機”;抓班子帶隊伍要像“蒸汽機”,有熱情有號召力;消除安全隱患要像“滅火機”;服務百姓、服務外來客商則要像個“小茶壺”,涼水進去熱水出來,有激情有擔當,用完小抹布一抹乾乾淨凈,清正廉潔。孟慶勇一邊説一邊用手比劃出了個茶壺。

五個比喻生動精準又説明問題,再加上黨員領導幹部堅決不做“花瓶人”“稻草人”“木頭人”。總結下來,“三不”“四機一壺”式幹部成為永城各層級幹部幹事創業的底線和爭做的目標。採訪中,鄉鎮幹部王燦、蔡鑫、姜永紅,每個人都不自覺地提到自己要做個為民服務的“小茶壺”。

孟慶勇一口河南話,語速快、嗓門大,談到工作時有一股藏不住的激情。他的治縣理念貼近百姓,像是從泥土里長出來的。

在城鄉建設中,孟慶勇又提出永城人“不走三條路”——不走黑路、不走泥路、不走急路。實施城鄉街道亮化,讓百姓不走黑路,覆蓋路面硬化,讓百姓不走泥路,星級公廁廣泛覆蓋,讓百姓不走急路。建設理念從人最需要的角度出發,永城百姓的獲得感實實在在。孟慶勇設計的考察各地工作進展的“1+X”巡查工作更是能在比較中把中層幹部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正確的路線確定後,幹部就是事業成敗的決定因素。在永城,我們看到的睿智實幹的市委書記、敢於爭先的鎮委書記,為民服務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村支部書記。在他們的行動和作為中,我們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強大驅動力量。

“幹部幹事創業的理想信念從哪來?”孟慶勇深有體會地説,“唯有初心和使命不敢忘!”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15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