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劉顯保

  工作中的劉顯保

21年前,劉顯保高中畢業了。那時,他的姐姐還沒出嫁,弟弟待業在家,老父親一個人辛苦持家。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劉顯保獨自從老家安徽蕪湖來到上海闖蕩,成為一名空調安裝工。

初到上海,劉顯保每天天不亮就要騎著自行車去各家安裝空調,一天要工作15個小時。一年下來,他意識到光靠賣力氣幹活很難有什麼大的收穫,只有學到過硬技術才能闖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於是,劉顯保開始將大部分存款花在了學習上。工作之餘,他擠出時間參加各種技能培訓。1998年,劉顯寶被一家空調公司錄取,一年內從初級維修工躍升至高級技術骨幹,還作為優秀老教員收納了4名徒弟。

然而,劉顯保的心中始終抱著這麼一個想法:做自己的品牌,經營自己的公司,幹出一番事業來。

2002年,憑藉豐富的工作經驗,劉顯保開了自己的維修鋪。和一般維修店不同,劉顯保的舖子不在熙熙攘攘的街面,而是被服裝鋪、日用品舖子攜裹在雜貨市場深處。修電器一般做的是熟客生意,主動讓居民認識並傳遞自己的誠意才是首要任務。除了過硬的維修技術,留住顧客還要靠不同於別人的經營理念。劉顯保打出這樣的招牌:免收服務費、只收材料費。

這麼一來,店招牌一炮而響,小區居民紛紛拿出了年久失修的錄音機,收音機和遙控器等來找劉顯保維修。對於80歲以上的老人,他更是主動到府幫忙維修。由於維修的都是小家電,分毫不賺之外,還倒貼了很多錢。

雖説虧了錢,但是贏了口碑。劉顯保的維修部越來越大,而他的公益服務也越做越大。

1

  劉顯保(中)

2008年5月,劉顯保成立了“春日關懷”助老服務隊,針對社區獨居老人、殘疾人家庭開展空調免費清洗、保養業務。只要一個電話,劉顯保就立馬調派專人到府維修,小家電一律免費,大家電只收取材料費。這些年來,他累計讓利了數十萬元,維修了10萬多件家電。

將心比心,換來的自然是居民的關懷。炎炎夏日,有些居民會給劉顯保送來解渴祛暑的冰飲。寒冬臘月,有些居民會過來給劉顯保送上一杯熱水、一句問候。

如今,43歲的劉顯保已經有了自己的公司,在上海市閔行區的11個街鎮、工業園區開設分中心,服務範圍覆蓋600多個小區,公益服務自然也沒落下。他為江川街道的獨居、純老、孤老家庭改造老舊的家庭線路,開設了60歲以上居家老人用電、用氣安全檔案,降低居民家庭發生火災和煤氣中毒的風險。憑著這份愛心,他在這座城市找到了新的鄰里情誼,找到了一輩子的事業,也找到了安放心靈的家。

“讀書的時候,我看到很多校園裏有逸夫樓。後來我了解到,這些都是邵逸夫先生捐建的,他為公益事業做了很多事。想成為他那樣的人,這是我的理想。”劉顯保説。(材料來源:央視網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