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土地承包新政”下中國北疆農民的“獲得感”
中新社內蒙古通遼12月10日電 題:“土地承包新政”下中國北疆農民的“獲得感”
在冬日陽光的照耀下,平頂山村整個村莊由遠及近被一排排梯田包圍,梯田外一棵棵粗壯的扁杏樹在風中搖曳。56歲的徐秀春一大早就忙著灑掃庭院,她拿出一包大扁杏杏仁幽默地説,這是我家的“綠色銀行”。
“十年十旱,幸虧大扁杏耐旱,種一畝能收入1000元(人民幣,下同),種了不到20畝,産下的杏仁已經賣出去了。”徐秀春邊説邊展望著未來,“起碼能過個好年。”
世代居住在內蒙古自治區奈曼旗南部山區土城子鄉平頂山村的徐秀春,談及當地的經濟狀況時説:“現在二輪土地承包三十年到期後,又能續三十年,再不用擔心收不回付出的勞力,我們有信心奔小康了。”
徐秀春是從中共十九大開幕當天得知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下稱“土地承包新政”)這一喜訊的,這讓她和所有村民興奮異常。
據公開資料顯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村土地已開展了兩輪承包。第一輪從1978年開始,承包期15年,最早的1993年到期。1993年11月,中央發文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延長30年,大多數地區的第二輪承包將從2023年起陸續到期。
62歲的杜福明,是平頂村的黨支部書記,當他第一時間聽到“土地承包新政”後,本能感受是村裏的大扁杏有了持續下去的理由。
“災年可度荒,豐年能增收,是一次栽植、多年受益的搖錢樹。”他説,大扁杏不缺銷路,土地承包再續三十年就能形成規模經濟,待條件成熟後,當地還能借大扁杏發展旅遊。今年4月份,來自俄羅斯等7個國家的10余名遊客組團來到他的家鄉觀看漫山遍野的杏花,陶醉其間,嘖嘖讚嘆。
奈曼旗土城子鄉黨委副書記于洪峰表示,2018年該鄉將栽植大扁杏4萬畝,爭取到2020年實現栽植10萬畝的目標,最終實現“中國扁杏之鄉”的産業發展之路,此舉對推動當地生態建設,帶動農民致富有著重大意義。
在與平頂山村相距不遠的青龍山鎮互利村,村民付永久也已提前謀劃了如何奔小康的“大事”。
作為該村甘薯種植合作社理事長,付永久已經開始和村民就“土地入股”開始洽談。
“村民入股後,土地有收入,勞力也有收入。”作為當地最負盛名的甘薯種植大戶,付永久説,“土地承包新政”讓他能下定決心讓農民入股。
奈曼旗官方也對當地農民的未來作出新規劃。奈曼旗旗委書記張華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目前奈曼旗全旗已全部完成土地確權,農民們在“土地承包新政”背景下,既可從事土地流轉,也可參與入股,現在他們能毫無後顧之憂地全力以赴奔小康。
在張華的設想中,當地的農民將會漸次變為“産業工人”“股東”,真正做一次“土地”的主人。
“土地承包新政”在奈曼旗第一時間落地意味著什麼?
內蒙古經濟學家蓋志毅指出,此舉最大的意義在於讓農民吃了“定心丸”。有恒産者有恒心,長期的産權能給農民穩定的預期,産生長遠的激勵功能,從而帶來更大的投入,更科學的規劃和更理性的産權轉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