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辦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長沙市芙蓉區打造“幸福教育”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劉夢

經歷了合併後,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岸鄉的合平小學更名為大同第三小學。依據芙蓉區教育局實施的“校長輪崗制”,大同小學原書記李仕艷擔任了該校校長。“學校越來越好,家長也開始轉變,過去忙著把孩子轉走,現在又回來了。”李仕艷對記者説。

大同第三小學的變化,正是長沙市芙蓉區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把區域教育打造成“幸福教育”的真實寫照。

幸福在校園裏紮根

位於芙蓉區馬坡嶺街道農園路的育英西垅小學,地處城郊接合地帶,務工人員子弟比例一直很高。為充實師資力量,該校從芙蓉區各中小學抽調大批優秀教師,併為新入職教師配備公租房。與此同時,學校為有子女的教職工開設“16點舒心吧”,把教師子女集中託管,專人輔導,為學校教職工的工作掃清障礙。“我們的目的,就是要留住教學人才、提高教學品質,讓前來長沙務工的朋友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該校校長陳智賢説。

今年年初,湘一芙蓉中學的家長領著孩子來校報到,卻被老師告知不用再交學費,芙蓉區區屬公辦高中免費入學。校長李強介紹,相關經費已由區財政承擔,學校除免學費,免書本、試卷、住宿等雜費外,還會給困難學生申請補助。

近年來,芙蓉區把“幸福教育”作為區域教育的核心理念,致力於教育均衡發展,“不讓一個孩子在起跑線掉隊”。該區在全省率先實行義務教育“零收費”政策,還依託名校集團辦學模式、優質學校託管模式等提升芙蓉教育的整體發展水準,擁有了一批小而精、頗具特色的好學校。

“在我看來,幸福教育就是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把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辦好,讓芙蓉區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好入學、入好學。”芙蓉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謝小紅表示。

芙蓉區的“幸福教育”理念延伸到了課外。一到節假日,區少年宮的教職工就忙得不亦樂乎,他們和12個就近的鄉村學校少年宮聯合,確保轄區內所有孩子都能享受高品質課外教育。“我們不只開設傳統課外輔導課程,還建立60多個特色項目。”區少年宮相關負責人彭棟棟説,對特困生,少年宮還免除全部活動費用。

老師變成了“兩個人”

11月21日,湖南省第二屆“湖湘教育家大講壇”(小學專場)舞台中央,育英學校語文教師李毅和該校1602班的學生一起給大家展示他們學校打造的“共用課堂”公開課。這是一節講述“大禹治水”的語文課。與傳統課堂不同,課堂前方,除了黑板外,還有一塊和黑板一樣大的螢幕。整堂課由李毅老師和螢幕上的“李毅老師”兩位老師共同完成。

課堂上的李毅老師帶領學生們思考、閱讀、討論,拋出大禹為什麼要治水、他是怎樣治水的兩個問題供同學們思考。螢幕上的“李毅老師”給大家講解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帶領大家走進田野,用做實驗的方法展示“堵”和“疏”治水的不同……

“我們的共用課堂,是基於共用教育思維下的一次課堂教學改革。即利用視頻技術、網路技術,打破課堂邊界,將課文中重點、難點和易錯點,由學校名師錄製好,再由課堂中的老師對學生進行引導、探索和發現。這樣形成雙師教學,交互性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校內師資均衡。”育英學校校長周方苗介紹。

“這不是簡單的視頻觀看,而是分享、對話和共構,使課堂由共識、共智、共情,最後達到共生、共用狀態。”湖南省電教館教研室副主任、全國教育技術課題評審專家余劍波説。

目前,育英學校小學一年級、二年級課程都開設了“共用課堂”,名師名課的資源包通過IPTV平臺、網際網路、手機等多種渠道上傳,目前用戶量達十多萬,遍佈全省14個市州。自2016年6月開始,育英學校的共用課堂還通過點對點的方式“飛”進了湘西十八洞村小學、永州九嶷山完小等40多所鄉村學校,助力教育扶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芙蓉區委書記于新凡説,未來一段時間,芙蓉區將把“幸福教育”作為未來區域教育的核心理念,努力在全區形成“幸福教育”的價值共識,努力打造芙蓉教育升級版,並使之成為全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起點、新目標,成為幸福芙蓉的重要標誌。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08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