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目前有網際網路企業149家,與第一屆網際網路大會時的企業數量相比增加了10倍。全國的首家網際網路醫院——烏鎮網際網路醫院已連通了全國1900多家醫院、7200個專家團隊,日診量超過2.1萬人次……”12月4日,在第四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全球數字經濟論壇上,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長袁家軍用一系列數據來説明烏鎮近年來取得的成就。這些變化折射的是數字經濟讓烏鎮找到了趕超發展的新路徑,而烏鎮正是浙江發展數字經濟的鮮活樣本。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徐麟在論壇上表示,數字經濟發展的大幕已經拉開。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的總量超過了22萬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超過了30%。數字經濟提升了傳統産業,壯大了新興産業,成為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的現實需要。

科大訊飛的智慧導醫導診機器人,可以通過語音對話給用戶提供引導服務。 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攝

充滿活力的未來新經濟

“數字經濟是創新經濟,是綠色經濟,是開放經濟,也是共用經濟,更是充滿活力的代表未來的新經濟。從全世界角度來看,數字經濟是推動經濟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的加速器和放大器。”袁家軍説。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世界各國普遍認為數字經濟是世界經濟的未來,目前美國數字經濟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33%,英國數字經濟佔GDP的7%,德國、日本等國都發佈了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政策或戰略。

數字經濟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在論壇上,用友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王文京表示,一方面,數字經濟帶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各行各業都在通過數字化去構建更敏捷的生産、經營、管理體系;另一方面,在數字化過程中,孕育了更多新的産業和企業,推動中國經濟向數字經濟發展。這幾年,用友在服務各行業的過程中,對數字經濟發展之迅猛感受更為明顯,許多大中型企業都在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

據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所長魯春叢介紹,2016年中國數字經濟對GDP的貢獻已達到69.9%。據預測,到2035年中國的數字經濟將達到16萬億美元。

“中國在網際網路前兩次浪潮中很好地把握了機遇,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中國的電子支付相當於美國的11倍,電子商務佔到全球40%的交易量,在金融科技裏,全球最大的23家非上市公司就有9家來自中國。”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説。

引領帶動實體經濟創新

在論壇上,多位嘉賓表示,實體經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領域,要以數字經濟引領帶動實體經濟的創新,為傳統産業注入新活力。

“我國數字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通過與傳統領域的融合發展,形成了有意義的新模式。比如,數字經濟與製造業的融合,産生了定制化模式。這種模式利用網路匯聚消費者需求,並在産品研發、設計、生産、行銷過程中,大量吸引消費者參與,彰顯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網際網路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説。

“用數字經濟服務實體經濟已成為網際網路界新的共識。”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在論壇上説,過去,數字技術很好地服務了我們的生活與消費;未來,數字技術會更好地服務我們的生産與製造。比如,在汽車製造産業,過去供應商、倉庫和配送線路分散,汽車配件需要以天為計時單位。現在,通過傳化網智慧物流平臺提供汽車零部件從採購、運輸、倉儲、分撥到配送的系統解決方案,到達時間能夠精確到小時甚至分鐘,逐步實現了零庫存。

工業網際網路是數字經濟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産物,也是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的重要載體。浪潮國際有限公司副總裁楊良表示,浪潮在此次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發佈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M81,要圍繞雲和數構建企業“大腦”,發展智慧製造,助力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比如,此前中儲糧和浪潮合作搭建了全球最大的智慧糧庫系統,糧庫能自動判斷、控制倉儲設備的開閉和運轉,讓國家掌握糧情週期由15天縮短為3天。

“數字經濟與農業的深度融合,並不僅僅是把網際網路作為銷售渠道,還要幫助農業實現標準化和現代化,提升全産業鏈的效率。”易果集團CEO張曄認為,數字經濟對農業的賦能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數據的打通,通過整理電商平臺上的搜索詞、點擊量、購買量等數據,形成明確的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是介入農業生産的上游,以消費者需求倒逼農業種植技術的升級。易果投資了一些上游農業技術公司比如萬里神農,專注于生態種植技術,希望能夠探索出一套完備的解決方案向更多農戶和基地推廣。

為普惠共用打通“大動脈”

“數字經濟因其所具有的普惠性、協調性、包容性特徵,成為構建普惠型社會經濟,解決全球發展失衡問題的關鍵途徑。要始終堅持普惠包容發展,努力推動數字經濟的共建共用。讓億萬人民共用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果,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徐麟説。

美團點評CEO王興介紹説,當數字經濟和餐飲融合到一起時,不僅能提高餐廳的經營效率,讓消費者的生活更便利,還創造了50萬個“送餐小哥”的就業崗位,讓更多人受惠于數字經濟。美團點評如今已累計擁有2.8億年度活躍用戶,日訂單超2000萬單。此外,在這50萬個就業崗位中,很多人來自“去産能”過程中的産業工人,很多人來自貧困地區。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確實感受到數字經濟能讓億萬人民生活得更好。

“此外,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借助網際網路平臺,大量的生産要素共用模式出現,不但降低了創新創業的成本,也大幅度減小了過剩産能的可能性。”李勇堅説。

王文京認為,普惠共用是數字經濟的應有之義。現在的各種“雲”正是數字經濟普惠共用的産物,通過上“雲”,小企業可以花很少的錢實現數字化轉型發展,進行業務創新、管理變革,最終實現企業增長收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控制風險的目標,所以原先不熱衷於應用資訊化技術的小企業現在也變得更加積極,這都是數字經濟普惠共用這一特徵帶來的好處。目前,用友雲已擁有353萬家企業客戶。

為了繼續推進數字經濟的共建共用,徐麟表示,將深化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合作,推進5G技術的研發和商用部署,加快IPv6規模部署應用,建設物聯網等新型應用基礎設施,使數字經濟的“大動脈”更加通暢,更好地發揮數字經濟在改善民生、消除貧困方面的積極作用。

“同時,還要打造數字政府,建設智慧社會,推動網路醫療、網路教育等業態的創新,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和相對欠發達地區降低應用成本,縮小數字鴻溝,讓人民群眾在共用數字經濟發展成果方面有更多的獲得感。”徐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