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級大科學裝置和多學科實驗平臺,上海光源由全能量注入器、電子儲存環、光束線和實驗站組成。圖為上海光源內部被稱為“夢之線”的光束線。(資料圖片)

開欄的話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舉措,改革發展取得新成效。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黨的十九大精神正在各地落地生根,廣大幹部群眾正在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正在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黨的十九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

近日,本報派出多路採訪組奔赴全國各地,採訪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動場面,展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實踐的新進展新成就新經驗,敬請關注。

在浩瀚的宇宙,練就了“火眼金睛”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騰空700多天后,獲得了目前國際上最精確的TeV電子宇宙射線能譜,這或許正是來自暗物質的信號;

在廣闊的天空,我國自主設計研製的國産大型客機C919成功轉場西安閻良,在經過更加繁密的適航取證試飛後,或于不久的將來解鎖一批新技能;

……

當天上的創新大戲不斷上演之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走進“悟空”和C919的“誕生地”上海,展開一場天地攜手的“對話”,探求上海在新時代如何繼續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如何實現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如何打造創新生態系統等一系列問題的答案。

小衛星的夢想

在上海張江園區的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衛星創新院”),有這麼一面“衛星墻”,上面“挂滿”了已經發射上天的20多顆衛星,“悟空”“墨子”算得上是其中的“明星級”衛星了。

根據國際衛星分類,“體重”小于1噸的衛星被稱為小衛星。那麼,“小衛星”到底“小”到什麼地步?記者在總裝廠房內,見到了2016年與“天宮二號”一起發射的“天宮二號”伴隨衛星的初樣星,小小的個頭,體積僅與普通筆記型電腦攤開時一般大小,卻發揮著大大的功能,可以對大型飛行器進行探測及狀態監控,將定位精度提高4到5倍。

“小衛星”又“新”在哪?衛星創新院院長于英傑列舉了剛剛傳回好消息的“悟空”的例子。“‘悟空’以載荷為中心,用450公斤的衛星平臺運載了1.4噸的‘貨物’,既節省成本,又突出載荷的特點。”于英傑説,“以前都是用大車拉小貨,想把500公斤的載荷送上天,就要製造出一個2到3噸的大傢夥,費時費力,所以以載荷為中心的設計理念是我國航太領域的創新,在世界航太領域也是少見的”。

當然,它的能力不僅於此,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組網的第一步也是由“小衛星”完成的,總裝廠房內就放著“實物版”的北斗三號衛星,讓記者大開眼界。“2020年左右,99%以上都是國産化元器件的北斗系統將實現全球導航定位。屆時,將在某些領域超越GPS,提供覆蓋全球的定位、導航、授時和通訊服務。我也希望有一天,人們喜歡北斗勝過GPS。”衛星創新院北斗導航衛星系統副總設計師沈學民語氣中透著驕傲。

“衛星創新院14年間,一共發射了25顆衛星,今年底之前還要再發射3顆,總量達到28顆,在研的還有30多顆。從過去幾年才發射一顆,到現在不到3個月就發射一顆,證明我們的創新能力在不斷提升,技術成熟度在不斷提高。”于英傑告訴記者,“新時代對創新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我們只有敢想敢幹超前幹,才能走在別人的前頭,才能從追趕、並行到領跑,這股子創新自信必須有”。

1   2